課外補課,擇校,學生負擔過重,家長焦慮,最後背鍋的會是誰?

對於教育的一些亂像,比如,課外補課,極其瘋狂,也給家長造成很大的負擔。

還有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作業做不完,近視率越來越高,越來越低齡化。

比如擇校,造成了學區房的天價。

孩子教育方面的各種問題,還有各方面製造的焦慮,最後都成為家長的焦慮!先是焦慮能不能上優質小學初中,上了初中,焦慮中考,焦慮完中考,焦慮高考,上了大學,還得焦慮。

中國家長的焦慮真是無窮無盡啊!

其實,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分工,每一種工作都要有人幹,每個人適合的工作也不一樣。毛主席就曾經說過,每一種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幹好了,都是光榮的。

這是其一,其二,每個人的天賦也是不同的,在學習上,體育上,音樂美術,勞動技術上都是這樣。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一部分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一部分孩子連初中畢業都困難。

然而,改革開放這麼些年,也讓許多家長看到了讀書改變命運的例子,大家也都想努力一把。這也確實無可厚非。

不過,二,三十年前,家長們還比較理智,能念好書的,繼續培養,不能唸的,就安排學習一門手藝,或者到哪裡打工。這些孩子最後也大都有不錯的境況。

現在這些家長開始不理智了,再加上一些所謂專家的鼓譟,都覺得給孩子拼命加壓,都可以考上清華北大。所以就拼命補課,擇校,焦慮。

然而,魯迅先生早就說過,封建時代也給每個田舍郎,以“暮登天子堂”的希望。但是,這個名額都是有限的,不是每個田舍郎都能登上天子堂。同樣的,要考上清北,名額也是有限的,所以,不管怎麼補課,考不上的還是有很多。就算小學初中都上名校,你也未必能考上好大學。

可惜的是,在一片硝煙戰火中,許多家長都看不到真實情況,更何況還有補習機構的火上澆油。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家長和孩子焦頭爛額,補習機構盆滿缽滿。

教育的本來面目其實都模糊了,只剩下升學和高考錄取率。


現階段由於疫情影響,又搞起“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偉大的網絡時代使這個思路得到實現。曾經有人還斷言,到時候,全國只需要一個優秀教師授課,學生既可以得到優質教育,免受庸師所累,還能使國家節省教育經費。

然而,不過是幾天時間,家長們就鬧翻天了,家裡一塌糊塗,各種抱怨,日見不鮮。

一個朋友就問:你說,這些最後都是誰背鍋呢?

我認真思索了一會,鄭重回答:還能誰背鍋?家長能背?孩子能背?當然是萬能的老師背鍋!

事實上,教育的事,最後都是老師背鍋,老師捱罵。


說起一件歷史久遠的事,二十年前,鄉政府要對農民徵收教育附加費,當然,現在所有這些農業稅之類都取消了。於是,每到收費時節,總是有農民跑到學校大罵一通,後來有了電話,就打電話來罵。起先大家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大家逐漸知道,原來都是罵老師的,覺得教育附加費都是老師要求收的,還把別的費用也歸到老師頭上。

老師的地位真高啊!


接著就說到擇校,這筆賬同樣算到老師頭上,很顯然的,就是老師的水平差,才造成學校質量差,然而,實際的情況,很多優質校的老師都來自普通學校。比如,我們這裡縣一中的老師都是從農村調上來的,一些家長還把孩子放到農村學校剛調上來的老師班上,因為他們發現這些老師最勤懇,教學成績比在一中久的教師還好。

這樣看來,不是老師的問題。

還有一所學校,本來質量還不錯,換了一個校長後,質量每況愈下。每次總結匯報的時候,校長都說,是我們的老師素質不好,水平低。前一些年,進修學校和職能部門的一些領導還說,不對呀,你作為校長,要能夠培養教師,引領教師,難道都靠外面調好的老師?

但這幾年情況改觀,校長也彙報教師水平低,素質差,局長居然聽了很表贊同,把老師批得體無完膚,簡單非下崗不可。其實,老師還不都是那批老師。

所以說,最後所有的鍋還是老師背的!

老師們,接鍋吧,把鍋背好,背出一副好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