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之我见

儒家,佛家、道家是影响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三个哲学体系。其中佛家变成了宗教,道家变成了深刻的社会规律认知,儒家成了生活遵循的礼仪规范。这是为什么?

这跟三个哲学派系的创始人本身的经历和时代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视角的认知和出发点。进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点有莫大的关系。

人类世界很有趣,我们不知道人类的起源是怎么样。也许确实如人类的起源这本书所说,人类是由智人然后分批的走到世界各地而形成的。也许那个时候大陆还没有漂移。所以像美洲这样的地方也能有人类。当这些人走到不同的地方,就形成了独立的毫无联系的部落群体。这些不同的部落群体,独立的发展着,有差异,但是也有共性。都在同一个时代迎来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我们的三大主角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其实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 565,孔子出生于公元前 551。

在老子的年代,是东周的末年。老子有着丰富的汲取营养的机会,在那个书籍和教育匮乏的年代,做为国家图书管理员,老子能够获得很多人不具备的条件,站在了先人的肩膀上。悟出了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直到今天我都为在那个年代就能有那种辩证的思想和能够悟出无生有而赞叹不已。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尹喜,如果没有他,我们是无法获得这本震烁古今的道德经。


老子看书图

孔子要晚于老子的出生。在那个时候礼崩乐坏,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我们都学过曹刿论战,那个时候打个仗还都如此讲规矩,可是看看战国时期的张仪和苏秦。早已经是胜者为王败者寇了。孔子是个悲天悯人的人。他觉得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的。我们必须遵守人伦。这样我们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的相处。为了践行的自己的理想世界,他不像老子那样潇洒的一走了之。他积极的入市,拯救世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伟大的。比老子还要伟大。

春秋战国战争图

释迦牟尼时期的印度和中国都是战火频繁的时期。国家林立、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部分地区实现了统一,当然一些人经历了灭国灭族的悲痛,比如说释迦牟尼。由于释迦牟尼经历了自己的国家灭亡和种族灭绝的悲痛经历,创建了被后人称为最悲观厌世的宗教,以个人出家避世,勘破因缘,解脱生死、寄托来生为宗旨。



简单说就是,释迦牟尼完全避(出)世,老子不离世,孔子则积极入世。就像一条水平线,孔子站在了原点的右侧,老子站在了原点,释迦牟尼站在了左侧。


三位伟大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