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湖奎筆下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有一種空靈飄逸之感

在“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弟子中,他以花鳥走獸聞於世,令行內人士側目。他既能吸收嶺南畫派精華,又能走出自己路向。他筆下的鳥獸、花卉、魚蟲不僅造型生動,而且很有空靈飄逸的美感。

他的作品“洛陽紙貴”,在臺灣、香港、北京、上海拍賣行的大廳裡林湖奎的名字不斷出現,畫價一路飆升。

林湖奎,1945年生於廣東省揭陽縣,從梁伯譽老師習山水,其後立雪於趙少昂老師門下。其作品經常參加國際展覽,並多次獲獎。其中不少作品被博物館收藏。1988年《金魚錦鯉》畫集。1989年《海水魚、熱帶魚》畫集。1993年《林湖奎畫集》。1998年《林湖奎畫集》第二輯,現為藝術品中國自身藝術顧問。

自1978年起,先後在香港、臺灣、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英國、德國、澳洲和美國等地舉行多次個人畫展,部分作品更被當地國家博物館收藏。

他為人真誠豁達,品格清高,而這種良好的個人修養正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送人就送好畫,否則就不畫。”很多人對於送人畫很敷衍,而他卻認真對待。

他尤愛寫仙鶴和白鷺,給人一種高潔飄逸的感覺。林湖奎的畫作《貓》,作品的風格寫實,同時源自寫生。這是他的藝術取得成功的基本點,也正是“嶺南畫派”的得道衣缽。

他的作品是那種直入廳堂、能養眼暢興的藝術,從中感到他一種敬業、奉獻的精神,絕非坊間那種把“磚瓦當黃金”的“欺世”把戲。

林湖奎認為,中外藝術的真諦,首先是生動中求情趣。這個“生動”的先決條件,首先要有“形似”。蘇東坡曾說過:“繪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不能說不是為文人參與繪畫活動先天不足的辯解。做不到“形似”,何來“象突意馳”、“神張情怡”?寄情託意又附拎何物,關鍵在於“形似”到何種程度,答案也很簡單:達致寄情託意的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