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曾經獲得過“圖靈獎”,他與楊振寧並駕齊驅,放棄美籍加入清華

楊振寧大家應該都知道,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楊振寧,要講的是楊振寧做過的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那就是他從美國挖來計算機領域的牛人,回國後這位牛人加入了清華大學,讓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成為全球頂級水平。


這位計算機牛人前半生刻苦努力,默默無聲,後半生獲無數大獎,震撼全球!

41歲,45歲,古根海姆基金會研究學者獎

50歲,高德納獎(計算機科學屆世界級傑出貢獻獎)

54歲,圖靈獎(世界計算機界“諾貝爾獎”)

57歲,潘文淵研究考察獎

58歲,伊利諾伊大學特殊貢獻校友獎

同年他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回中國教學,幫助中國培養了眾多一流的計算機人才!

他是世界頂尖計算機學家,是世界現代密碼學基礎的奠基人,在世界頂級三大學術領域具有傑出貢獻,也許你只知道楊振寧,卻不知道,這個和他並駕齊驅的,棄美歸根的人有多厲害!

他,就是姚期智

1946年12月24日聖誕前夜,他出生於上海,祖籍湖北孝感,不久後便跟隨父母去了臺灣,他自幼聰穎乖巧,踏實肯學。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物理獎,在大陸乃至臺灣都掀起學物理熱潮!

在他們的影響下,姚期智也走上物理之路,並開啟了超級學霸的模式。

21歲時,獲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5年後,又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

他的人生,如果按這樣的軌跡繼續下去,不難想象,未來我們會看到一位物理界的大人物。

然而,在物理之路走得一帆風順時,他卻突然改變了自己的專業!

轉而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開始學習當時對所有人而言,都還很陌生的計算機專業。

他說:“我感覺物理學研究,與我原來想象的有些不同。恰在這個時期計算機剛剛興起,有很多有意思的問題等著解決。我恰巧遇上這一學科,我認為這個選擇是對的。”

人生就像雞蛋,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只有不斷自我修正,才會擁有向上的力量!

他一心一意地撲到計算機研究上,這個在別人看來很是枯燥的專業,他卻越研究越感興趣!

成為天才的訣竅就是,堅持努力地做一件事。

從物理轉到計算機專業,短短3年時間,他就獲得了,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之後便是在世界頂尖學府連續任教:

1975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副教授

1976年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

198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教授

1982年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1986年普林斯頓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 ,教授


在計算機領域,他已是國際頂尖的學者,至今為止,他發表的百餘篇論文,幾乎涵蓋了計算複雜性的所有方面。

他還在三大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創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領域

在讀博士時,他就提出隨機化算法複雜度的論證,1977年,他在論文中提出的原理,又成為了推理隨機算法,與複雜度的基本技術,如今更是研究者無人不知的重要工具。

2.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

他是現代密碼學基礎的奠基人,有著開創性的貢獻。

他曾提出著名的,“姚氏百萬富翁問題”:“兩個百萬富翁如何在不向對方,透露任何身家信息的前提下,比較各自的財富?”

這個問題後來成為,密碼學協議研究的基礎問題之一,並廣泛應用於解決數據挖掘、數據庫查詢等許多計算領域的問題。

他的《陷門函數的理論和應用》、《安全計算的協議》等,都成為了安全計算領域的重要著作。

3.量子計算領域

他在1993的論文中,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兩年後,他提出分佈式量子計算模式,後來成為了分佈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訊協議安全性的基礎。

在線路複雜性、計算幾何、數據結構及量子計算領域,他提出了不少開放性問題!

前半生刻苦努力,後半生厚積薄發,簡直就是開啟了花樣領獎模式,光是拿獎就能拿到手軟!

最令人驚歎的,是“圖靈獎”。

圖靈獎有多牛呢?

它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

它的獲獎要求極高,評獎程序極嚴,一般一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

從1966年設立開始,直到2016年,圖靈獎的大多數獲獎者,都是美國人,少數為歐洲人。

而姚期智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裔科學家,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學者!

圖靈獎組委會說,這是為了表彰他在計算機領域,所為人類做出的重大的貢獻!

實際上除了獲學術界世界級大獎,他的榮譽頭銜也是無數令人震驚!

2004年,香港科技大學工學榮譽博士

2003年,香港城市大學理學榮譽博士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學理學榮譽博士

2009年,滑鐵盧大學理學榮譽博士

2000年,成為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

2000年,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3年,美國科學發展促進會會士

2003年,香港城市大學理學榮譽博士

2004年,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4年,香港科技大學工學榮譽博士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學理學榮譽博士

2012年 澳門大學理學榮譽博士

2014年 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

他還擁有4個外籍頭銜:

1995年,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

1998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0年,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密碼協會會士

事業有成,名利雙收,他在美國有錢、有地位。

如果繼續留在美國,他還可以拿著高額養老金,退休金,圓滿地過完此生。

但他卻在58歲的時候,突然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回中國!

他回國不是回到,他從小長大、熟悉的臺灣,而是要回到他陌生、只有零星記憶的祖國大陸。

他說:“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對同胞和中國的事情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希望能為中國和同胞盡點微薄之力。”

他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毅然地賣掉了美國的房子,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

臨行前,他對自己在普林斯頓的學生張勝譽說:“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

然後,一個人,一張機票,孤身踏上了回國之路。

他的舉動在美國引起了巨大轟動!

《紐約時報》和其他美國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那段時間,美國人在咖啡廳,在街頭的小飯館裡,都津津有味地談論著同一個名字:“姚期智”。

回到祖國後,他一直思考一個問題:一所大學如何能培養出有創造力、有想象力、能夠真正作出貢獻的學生?

他在美國見過不少中國學生,雖然很用功努力,但是他們缺乏創造力,在課程深入程度上也存在欠缺。

他相信只有培養出優秀人才,中國才能和別的國家競爭。

於是,他萌生出了一個,培養計算機領域世界一流本科生的想法,他先是進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職教授。

之後主導成立了一個“姚班”!



之所以發起成立這個實驗班,是因為他感覺當前,中國的計算機科學本科教育水平,與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國外一流大學的教學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他希望能以他在國外,多年的理論研究與教學經驗,把這個班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麻省理工、斯坦福,同等水平的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人才。

他曾在致清華全校同學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培養優秀的計算機軟件程序員,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

他絕不止是說說而已,而是為此付出了實際行動。每天一大清早,他就開始認真地工作了。

他甚至比自己的教學助理,還要早到辦公室。

憑藉自己在美國一流大學多年執教的經驗,他親自為“姚班”制定教學計劃,精心設計課程,並親自執教其中的6門課。

“姚班”全英文授課,全英文交流。

沒有國界,沒有教材,沒有界限分明!

有的只是一顆顆同樣對學習熱忱的心!

他會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準備課程內容、習題,下課後繼續跟助理討論學生的情況。

他上課的方式也很獨特,有一次,他出了一道題,他說25分鐘內解出者,他就請吃必勝客比薩!

沒想到,90%的學生都答出了!

他非但沒有尷尬,反而覺得很高興,信守承諾,真的按人數,叫了近百份外賣獎勵答出的學生。

他的的確確是位好老師,學生要申請出國留學,他就熬夜通宵為學生寫推薦信;

開午餐會時,他會和學生一起啃漢堡,和學生溝通,為學生解決難題。

在他的邀請下,國際頂尖學者,也陸續進入“姚班”課堂,為學生授課。



他還用下棋的列子,簡單易懂地,跟學生說明國際交流的重要性:如果我是一位父親,孩子的圍棋下得不錯,怎麼讓我的孩子,變為世界上最好的圍棋選手?

如果我有能力的話,就請兩個高水平的圍棋高手,每天陪他下棋,耳濡目染,自然會變成跟高手一樣的水平。

他為班級開設了許多國際交流項目,比如:三年級學生科全體赴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進行訪問和交流。

四年級學生可以到著名研究院所,進行科研實踐及畢業設計。

每年他還會選送優秀的學生,到哈佛、麻省理工等,一流名校進行交流學習。

他的幽默、智慧、執著、平易近人,讓學生如沫春風,對學習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有學生感慨道:“‘姚班’的學生是幸福的,作為本科生能夠上姚先生的課,是非常榮幸的。”

他希望學生沒有壓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幸福感,他覺得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出世界最頂尖的人才。

他說:“本科階段只是一個人研究生涯的開始,要讓學生們在本科期間就有充分的自信,他們才能把眼光放得高遠,才能在將來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使我們的大學更加欣欣向榮,更好地為民族和國家作出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姚班”共發表論文 110 篇,即使是國外一流大學的畢業生,也極少能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如此多的文章,但是“姚班”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都發表過,有些成果甚至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水平!

截至2016年,“姚班”已經送走六屆畢業生共172人。

其中,42人繼續留在清華讀博士,25人留在清華計算機系繼續深造,85人赴美國、新加坡、香港和法國等地讀研,近半數就讀於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20人赴IBM,Facebook,百度等世界知名計算機企業工作。

“姚班”成為了一張著名的國際名牌!

另一位世界知名的圖靈獎得主,約翰·克羅夫特曾說:“姚班擁有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優秀的本科教育。”

鄒昊是姚班的首屆學生,大三被推薦留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僅用三年時間,就拿下斯坦福大學的四個碩博學位!

28歲,就成為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掌管數百億美金基金的全球投資經理,及美洲投資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6 年,他被選為福布斯全球 30 位,30 歲(30 under 30)以下的金融天才。

曠視科技三位聯合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都是“姚班”的學生。

印奇,曾與人,共同研究微軟的人臉識別系統,並被廣泛應用在X-box和Bing等微軟產品中,唐文斌,

曾擔任國家信息學競賽總教練七年,負責從高中選拔天才兒童,參加國際信息編程奧林匹克比賽(IOI)。

楊沐,曾獲國際信息編程奧林匹克比賽(IOI)金牌。


樓天城是“姚班”的學生,被譽為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他曾獲得過百度舉辦的程序大賽第一名,在第二年又衛冕了冠軍。

他還獲得過 Top Coder、Google Jam、ACM 大滿貫,這也是這三項世界頂級賽事,開賽以來首位大滿貫選手。


2008年他在谷歌的全球挑戰賽中,斬獲桂冠,次年衛冕!

畢業後,他分別在,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組和 Quora 就職。

2016年被百度力邀加入百度無人車事業部,30歲的他,成為百度當時最年輕的 T10 工程師,

百度負責人稱讚:他是什麼都會的難得人才!

還有曾在世界頂級會議與期刊中,發表多篇論文的吳佳俊。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第15屆,ACM計算經濟學國際學術大會上,獲得年度最佳學生論文獎的王君行,

他是全球第一個,在本科階段取得該榮譽的學生,也是歷史上首位獲得此項榮譽的中國學生。



他桃李滿天下,今又播種在中華!

從姚班走出的人才實在太多太多......

他不僅悉心呵護自己的學生,也用心幫助華人學者,他會提攜有才能的人,只要有空就會為他們寫推薦信。

除了培養學生,他的生活重心還主要是科研工作。

他經常出國訪問,但是常常會難過得睡不著。

因為他深刻地意識到:“在前沿科學的研究上,中國和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他提出了:“中國計算機科學2020計劃”的發展戰略,這個發展戰略集合了中外學者的力量,使中國在2020年,將成為計算機科學的一流基地!

2010年,又他成立了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信息研究院的教師,都是他親自面試選中的。

許多教師來自海外,他們放棄國外的工作的原因,無一例外,都是被“姚期智”所吸引。

2011年,他在清華成立了量子信息中心,他想在中國建造出世界第一臺量子計算機!

《紐約時報》在2011年的文章中,這樣介紹他:學成歸國人員為中國在計算機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其中的傑出代表,就要數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了。姚辭掉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到中國的清華大學工作。他創立的研究中心,已經在博弈論和計算機安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比起楊振寧,他的生活低調得不能再低調。

從不暴露在大眾的面前。

私下裡他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叔,平時喜歡聽古典音樂、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他還喜歡瞭解中國的歷史。

他曾說自己一生中,最成功的兩件事,一件是獲得圖靈獎,另一件則是娶到了太太姚儲楓。

他的妻子姚儲楓可不簡單!

也是世界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現為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主任。

人中龍鳳,學術伴侶,姚期智和姚儲楓,攜手走過幾十年,恩恩愛愛、相濡以沫!

一起將學術和生活都經營得有滋有味。

“姚”遙可期,大師之智,2017年2月,世界級國寶姚期智正式,放棄美國國籍,重新成為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

他的歸來,意義非凡,這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強大的表現,他的行為將給國際上,更多華裔科學家做出榜樣,未來必將會有更多華裔科學家,重入中國國籍,真正成為中國科學家,必將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有力貢獻!

中國的未來也需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

現在中國的科學教育也在加大力度,以前是中學才有科學課,現在小學就開始有科學課。

目標就是在中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就像任正非所說,以後中國的農村都會出現博士生。

國家在努力,個人也要努力,家長也要努力。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科學苗子。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語數英之外,很重視孩子的科學教育。

昨天還有一位家長問我有什麼好的科學雜誌,他說他以前就是看科學雜誌的瞭解科學的,但現在不知道給孩子定什麼雜誌好。

他覺得定雜誌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買一堆書,孩子有時候會有壓力,而且書太多反而不讀。雜誌一個月一本,看完一本,會對下一本有期待感,能夠讓孩子珍惜書籍。

我給他推薦了《萬物》雜誌。

《萬物》雜誌是 《科學美國人》的子雜誌,《科學美國人》是世界上最牛的大眾科學雜誌,起源於1845年的雜誌,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自然》的姐妹出版物。

《科學美國人》走普及路線,主要給高知識份子提供科普知識,到目前為止,有151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其撰稿。其中包括了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牛。下面是《環球科學》部分撰稿人:

它還有個少兒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每一期都會講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而且是身邊的科技,比如機場安檢分解:

未來海上城市的解剖:

超音速賽車內部:

火箭拆解圖

還有生物學知識,比如一條鯊魚的內部是什麼樣的:

人類的眼球:

人腦發育:

腸道細菌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地質內容也有講,大滅絕的時間軸:

核冬天的形成:

天文學也有:

還有歷史知識,比如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的對比:

古羅馬軍隊強大的秘密。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這個雜誌包羅科學的各個領域,是陪伴美國數代孩子成長的雜誌。

引進後的書名就是《萬物》,講解萬物運轉的秘密,講解萬物中的科學知識。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雜誌圖片對知識的呈現讓人驚歎,能在紙面上呈現出三維的效果...

大開本,讀起來眼睛舒服!比一般的雜誌都大,也比A4紙還大點兒,印刷質量精良...

給孩子定上這樣的雜誌,孩子以後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來自科學的大禮。

雜誌的每一頁都特別的美。

孩子一定會喜歡上。

這套書適合5到90歲的孩子。尤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

送禮最好送雜誌,為什麼呢?因為訂好之後,對方每個月都會收到你的誠意。
How It Works 國外訂購1年價格是 116 美金(相當於人民幣 777元),運費另付。

而中文版《萬物》價格就相當給力了.

《萬物》2020年徵訂季開啟!現在僅需298元!即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頻集(50集,每集6分鐘每週更新)

③ 定價40元的萬物冷知識音頻集(共20集,每集4-5分鐘)

此外,現在頭條還有特別的優惠,團購2020年雜誌,額外獲贈一本2019年的雜誌,讓孩子能夠先暏為快。

要看雜誌,就看這個品類最傑出的,也應該讓孩子接觸最新科技。因為現在發展太快了。百年前,一個人不識字也可以過得很好,現在沒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難出頭。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橫條參團。給孩子每個月的科學養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