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心裡口罩”之“疫”起抗“疫”,一起抗“疫”

“心理口罩”之“疫”起抗“疫”,一起抗“疫”

“庚子鼠年,荊楚大疫,萬人染疾,舉國上下,足不出戶,皆惶恐之。”2020年的這個春節,過去的一個多月,已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個漫長的假期,也和以往顯得與眾不同,大人遲遲不能復工,孩子遲遲不能復學,所有家庭都被無聲的捲入了這場戰“疫”之中,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了這場阻“疾”戰。

認識“疫情”—肺炎肆意的蔓延,病毒傳染的不確定性,強烈傳染性,面對死亡的威脅,產生焦慮和恐懼的情緒也屬於正常反應,但在面對孩子提出為什麼不能出門,為什麼不能找小夥伴玩耍,為什麼不能去親戚家等一系列的疑問,以及孩子出現恐慌情緒時,有的家長雖然一直在安慰和給孩子解釋,告訴不要害怕和恐懼,自己卻無意識的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了緊張的情緒,給孩子也解釋不清事情的緣由,甚至用負面的情緒呵斥孩子,因而造成了相反的局面,傳遞了矛盾的信息。所以,面對“疫”情的襲來,家長首先要充分認識“疫”情,充分科普瞭解肺炎發生的緣由經過和最新防疫動態,極力適應自己焦慮和恐懼的情緒,調動機體的能量,使自己擁有最好的狀態,從而去給孩子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傳達最準確的信息,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排除緊張情緒,一起做好長期抗“疫”的思想準備工作。所以,認識“疫情”,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抗“疫”的基礎,是戴好“心理口罩”的心理基礎

抗擊“疫”情—肺炎肆意傳播,居家隔離,是戰情,是命令,也是每個家庭唯一能為抗“疫”獻出的一份力量,所以,“家”就變為了家長和孩子的戰“疫”場,也成了抗擊“疫”情的溫馨港灣。這個漫長的假期,家長給孩子承擔起了觀察者、交流者、陪伴者、示範者、教育者、監督者、和引領者的多重身份和責任。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用難得有這麼長時間陪伴孩子的機會,一家人靜下心坐下來,聊聊天,交流一下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傾聽孩子日常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告訴孩子認真學習的重要性;疫情期間,家長還要制定好家人和孩子的作息正常,自己帶頭遵守,按時起床,按時休息,注意日常膳食營養搭配,打好抗“疫”的強力基礎;停課不停學,家長要督促學生完成寒假作業,制定學習計劃,監督孩子按時上網課,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提醒提前做好預習,課後做好複習;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長期學習和網上教學,對孩子眼睛也不利,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家庭小遊戲,不影響鄰居的情況下,每天適當和孩子在防滑墊上做做運動,增加自己和孩子和配合默契和感情,鍛鍊一下身體,增強免疫力;閒暇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看一些有益於孩子成長的書籍,一家人坐下來,看一些增加孩子眼界和助於成長的電影,分享一下從中學習到的心得體會。所以,抗擊“疫”情,是孩子和家長,一起抗“疫”的重點內容,也是打好這場戰“疫”的重要因素。

敬畏“疫”情—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渺小,知道了生命的脆弱,看到每天感染和死亡的數據,在不斷更新和上升,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活著的意義,對生命產生了敬畏之情。在面對孩子對疫情的疑惑時,要給孩子最真實和科學的解釋,是由於人類的肆意妄為,對其它動物和生命的殘害,這是人類不顧一切滿足自己私慾的報應和後果,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和警醒,所以,告訴學生人類要和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養育,要愛護我們的地球母親;在看新聞時,孩子可能對死亡等生命問題,有很多質疑,家長要告訴學生,生命不是長久存在的,每個人都要經歷生死病老,人在天地間的生活時間都是有限的,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每個人到活法不同,每個人都想要活的有意義,但要靠自身努力去實現,你肯定也想活的有意義,所以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過上理想的生活,對生活要有敬畏之情;病毒蔓延這麼厲害,好多人因這場病毒而失去生命,為什麼還有人願意奔赴一線,,不怕病毒的危險,鍾南山等科學院士、醫生護士等醫護人員、社區物業等志願人員,為什麼還要頂著危險去幫助別人、照顧別人,不待在自己的家裡,還有生命安全,這就是活著的意思,對工作對社會的敬畏之情,正是有這些人的付出,我們才能安心在家隔離,所以,這也是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辛勤養育和教育的初衷,讓這些祖國的花朵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敬畏“疫”情,是孩子和家長,所要認真學習和反省的內容,也是從這場戰“疫”中得到的重要收貨。

每個人戴好“心理口罩”,“疫”起抗“疫”,一起抗“疫”,認識“疫”情,抗擊“疫”情,敬畏“疫”情,共度難關,稍安勿躁,月餘“疫”去,春暖花開,車水馬龍,繁華依舊,工者返工,學者復學,國泰民安,歡聲笑語。

宋全利書於2020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