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如何分辨博物馆内的“粉彩”、“五彩”“斗彩”?


对于喜欢玩收藏爱好者来说,对粉彩、五彩、斗彩并不陌生。但是,却有很的藏友把它们之间关系搞复杂了,最后搞的粉彩五彩不分,五彩斗彩不分和粉彩斗彩不分。这也是在收藏鉴别瓷器最要命的。那我就针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与大家分析一下。

粉彩

首先讲讲什么是粉彩,粉彩别名“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因为在材料中加如玻璃白,能用中国画的的渲染技巧施彩,绘图时可以随意增减颜色的浓淡和层次,特点是色阶多,彩柔和,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能体现物体的深浅、阴阳、向背。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

以上所讲区别,一是技法,五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二是颜料用法,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了几种颜料,胭脂红、羌红、洋绿、洋白等。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如清康熙五彩花卉草虫碗和雍正粉彩人物笔筒等彩绘相比较,我觉得,康熙五彩碗画面配合紧凑得体,花卉草虫画得生动自然,比较明五彩更显艳丽动人。但和雍正粉彩笔筒相比,五彩碗颜色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很少层次感,雍正粉彩笔筒画面就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掺有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施彩厚,花纹凸起,层次分明,有立体感,明显尤于五彩,这也是粉彩长盛不衰的原因。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五彩

五彩,俗称“古彩”或“硬彩”,基本色调以红、黄、蓝、绿、紫等彩料为主,或加以金彩,或只用红、黄、绿三色,不一定五彩皆备,按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入窑烧成。而粉彩是景德镇窑在清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不同于其他彩瓷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


五彩可以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纯釉上五彩很容易识别,最容易和斗彩混淆的就是青花五彩.青花五彩是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而斗彩是以青花勾勒图案轮廓。

五彩瓷器烧制始于元代,兴于明代,到了清代烧制水平几乎达到巅峰。元代五彩瓷的釉色以红、绿或者红、绿、黄彩居多,其中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并勾勒全部纹饰的轮廓,绿色映衬,黄色点缀,画面较为浓艳。明早期基本继承元代的传统工艺也主要以红、黄、绿为主要颜色做装饰,但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到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工艺较为复杂的青花五彩的品种。到明代中期,逐渐有了独具时代特征的五彩,像成化五彩瓷,采用釉下青花描绘轮廓,在釉上在轮廓内加彩,这也就是早期“斗彩”称谓的来源。

清代五彩较前代五彩有了较大发展,除了继续沿用明代的红、黄、绿等颜色釉外,还加入了蓝彩(其浓艳程度超过青花)和黑彩,改变了明代釉下与釉上结合的青花五彩烧制技法,减少了烧制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五彩的产量。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彩色,除了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以外,还增加了豆青地的五彩、米地五彩、蓝地五彩、黑地五彩、红地五彩等等,烧制品种多样,纹饰趋于多样,颜色更加娇艳动人。

斗彩

再次讲讲什么是斗彩,斗彩别名"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顾名思义,就是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勒出文饰的轮廓线,烧成后用彩料填色.也有用青花做局部渲染。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想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

所以说有很多器物时代特征不明显,需要玩家仔细观察每个细节,以免造成损失。粉彩、五彩和斗彩的名称不同,颜料也有区别,文献记载也多不同,现摘录数则于下:《陶雅》云:“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日硬彩,雍正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属以他质之淡计。”《饮流斋说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色彩甚浓,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