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我想从一名“匠人”成为一名“艺术家”

刘隐哲 上德大象CLASS联合创始人\\课程总监

这就是上德大象CLASS的联合创始人刘隐哲,湖南湘潭人,23岁退役后只身闯荡北京,从一名摄影助理到一名优秀的商业摄影师,再到成为国内最专业的摄影服务品牌上德大象合伙人。

但他依然对自己不满意,他说,我想从一名“匠人”成为一名“艺术家”。

这就是刘隐哲,是我们的第一位采访对象,一名充满激情和梦想、有些倔强但忠于自己内心,敢于冒险、敢于挑战人生的摄影师,他,正是我们在寻找的第一位“新摄影人”。


“从部队退役,我想干摄影,但家人不支持,我就自己一个人偷偷跑到北京。”


新摄影人:请聊聊你的摄影师之路是怎么开始的?

刘隐哲:我是1987年出生的,湖南湘潭人。18岁接触摄影,23岁真正开始做摄影,到现在接触摄影也快15年了。

18岁到23岁,我在新疆当了5年兵。那会儿,每当我出门看到美的东西,就想拿起相机把它记录下来。只要拿起相机,就不想把它放下。

23岁,从部队退役,我想干摄影,家里不支持,我就一个人偷偷跑到北京来。当时,四下举目无亲,找工作很艰难。后来,我去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但那种流水线的婚纱影楼,我并不喜欢。尤其是摄影师与被拍摄对象,几乎全程没有交流。这样的工作方式,让我觉得很难拍出好片子。毕竟,这其中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艺术,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动作而已。

所以,我在那边就待了2个月。1个月做助理,1个月做摄影师。


刘隐哲在上德大象七棵树影棚接受采访

“拍摄内容单一重复,拍不到我想要的东西,我会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遇到瓶颈了。”


新摄影人:后来你到了上德大象,一呆就是10年,在这段经历中,你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瓶颈?

刘隐哲:我在上德大象当了5年摄影助理、3年摄影师。在这期间我接触了很多资源,并建立了更广的人脉。

上德大象的客户都是国内一线的商业摄影师、明星艺人、顶奢品牌……我也因此跟国内顶级的商业摄影师都有交流,并且与国际顶级的商业摄影师,诸如安妮 · 莱博维茨、马里奥 · 特斯蒂诺都有过合作。

我的工作一直非常密集,基本是人物套产品的广告,合作过包括宝马、奔驰、鄂尔多斯、耐克、李宁、阿迪达斯等品牌。非常多,也非常杂。

但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却让我觉得拍摄内容单一重复,紧接着客户群体的拍摄要求也变得单一。甚至到后来,客户一给我东西,我就知道他想要什么了。

另外,不管渠道怎样变化,杂志也好、4A公司也好,最后下决断的是甲方客户。客户要什么,你就得拍什么。除非,你能给他的,比他想要的更好。不然,就只能被动执行。

由此,这个过程中,因为拍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遇到瓶颈期了。我想过放弃摄影师的工作,自己一个人背着包出去转转,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刘隐哲作品

新摄影人:你认为你的瓶颈是什么?

刘隐哲:是我的思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拍摄效果,我全能给你达到。但我很难告诉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看似可以驾驭各种风格的拍摄,但所有东西我又拍不了。你给我一个没有命题的拍摄,我拍不下去的。

所以说,我觉得我目前是达到了“高级匠人”的阶段,我希望能突破自己的思维限制。所以我想跳出原有的工作状态,看清楚这一点。

刘隐哲作品

“当我从“摄影师”的身份里跳出来,我才“悟”到了这一点。


新摄影人:在这个瓶颈期里,你是如何试着去突破的?

刘隐哲:公司找我谈了很多次,想让我做培训,一开始我有些犹豫。因为我不看好传统的模块化摄影培训,这与我本人对摄影的理解相背。


新摄影人:那你后来为何答应了呢?

刘隐哲:也正是因为自己处于“瓶颈期”,我也在思考是否要从原来的工作里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自己。毕竟,如果我要教别人,我必须要把自己的知识捋顺捋清楚,我才能教给别人,而这也是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

商业摄影干久了,脑子就空了。脑子一空,就会觉得所有的拍摄全是在模仿。刚开始会觉得有一点像,到后来会越来越像。以至于现在产品往那儿一放,我就马上知道要拍成什么样子了,于是,就提不起拍摄兴趣了。

所以,当我2017年想好做摄影培训后,我就从摄影师的身份中跳出来了。

正是跳出来后我才意识到,中国的商业摄影师其实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摄影技术达不到客户的基础要求所限住了。否则,能看的更多、更远、更丰富。同时,我发现当我跳出来后,我的心思不在于迎合客户了。于是,这时我所看到的以及感觉到的都不一样了。

以前只要客户找到我,我就必须给他拍。现在,我可以挑客户。而且,我也不会像过去一样:我必须要干这项工作。毕竟,你一次拒绝人家,两次拒绝人家,人家就不会再找你了,你就没办法继续和他合作下去了。

而且,如果你作为一个公司,你这个单不接,下个单还不接,人家以后就不会找你了,说你大牌。

客户找到你是因为你不错,你能达到他的想法。但问题在于,我是能达到客户的想法。但是,往往这个想法并不是我想要的。

上德大象影棚环境


新摄影人:那你的身份由一名摄影师,转变成了一名运营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刘隐哲:是的,但我仍旧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另外,我比以前更自由了,我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与余地。


新摄影人:能谈谈你目前经营上德大象class的情况吗?

刘隐哲:对我来说,做培训是一种沉淀与积累。因为,我很信服一个词叫“厚积薄发”。

我的很多学员总会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去拍摄?依你现在的能力,肯定能拍特别棒的片子。”我的回答是:“我如果真的不错,我不在乎‘现在’。我可以‘之后’再爆发,那时会比现在更简单,也会做的更好。”

而我做的上德大象CLASS,跟现在市面上模式化的培训课程不同。他们是不管有多少期学员,都是同一套教案从头教到尾。但是,我不一样。

从2017年到现在2019年,我已经带了22期学员,我的教案也改了22次。当然,不是调整课程的纲要,而是调整细节。同时,我在教课的过程中,学员也在教我。我从他们身上,会找到那些自己从未意识到的东西,这对我自己是非常大的提升。

上德大象CLASS两年半的时间里,每期10来个学员,带出了大约200位学员。线下课并不挣钱。学费12800,如果一期学员收12个人,总共也就是14-15万的收入,抛去场地、器材、人员等成本几乎不剩多少。

但我也没想靠现在的培训挣钱,做培训主要是做口碑。所以,有一点我很欣慰,就是从我这里毕业出去的学员,没有一个人说我是坑蒙拐骗的。而且,每个人都说我的课程非常不错。


新摄影人:你最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隐哲:我想做一名艺术家。


刘隐哲作品

“享誉国际的摄影大师,他们是可以驾驭任何一种拍摄风格的,但中国的商业摄影师往往是被框在某一个标签了。一旦超出自己的既定风格,他就驾驭不了。”


新摄影人:你怎么看待现在市场上的商业摄影师?

刘隐哲:我觉得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天赋型的摄影师,一类是勤奋型的摄影师。

首先,天赋型的摄影师因自小的生活环境,个人阅历所成就。他很早就知道什么是好的影像?什么是不好的影像?同时,这些好的影像也是大众认同的。

但实际上,中国目前从事摄影行业的人,多是从底层爬起来的。他们所能看到的美,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只能先去模仿。而这正是另一类——勤奋型的摄影师。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然后提升自己的审美。

天赋型选手知道怎么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到自己的片子里面。但勤奋型选手,不知道。所以,勤奋型的摄影师才会先从技术进行积累,然后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东西放进片子里,让片子变美。由此可见,这两类摄影师的成长过程不一样。

虽说,天赋型的摄影师更能成功,被人认可也特别快。但当他达到一定高度,他想要再回过头来学习时,他会有包袱。所以说,勤奋型的摄影师真正成长起来以后,会比天赋型的摄影师更具耐力,更经得住考验。

要知道,享誉国际的摄影大师,他们是可以驾驭任何一种拍摄风格的,但中国的商业摄影师往往是被框在某一个标签了。一旦超出自己的既定风格,他就驾驭不了,同时也不能被大众认可,这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困境。

刘隐哲作品

新摄影人:您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

答: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这是最基础,你至少得会拍。

商业摄影师是指有“利益往来”的摄影师,客户给我钱,我必须拍出客户想要的东西。但如果说你技术达不到,你是拍不出来的。它跟婚纱写真不一样,写真婚纱会有自己的套系参考。你只要拍好看了,即便跟之前的东西有一些差别,客户也能接受。

但是,拍商业就不一样了,客户可能会就这个点跟你耗一天。客户说,这个地方我要有质感,你拍不出质感,人家就不认可,你拍的再漂亮也没有用。所以,拍商业一定要有技术,而这些技术还必须是客户所需要的。因此,可以说,商业摄影类似于“命题作文”,而其他类别的摄影类似于“即兴写作”,只要好看就行。

其次,你需要足够高的审美。

但前提是:你必须有基础的大众审美。达到基础审美,你的片子能吃饭,客户要什么,我能给你什么。你再想发展就提升意识上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提炼出来,融合在图片当中去。这个时候,片子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而你在此之前的作品,都是在模仿。

于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有好的审美?

很多摄影师做培训的时候会跟学生说:“你们要想拍好就要多看”。看是看什么?不是说把这张片子哪儿好、哪儿不好都记下来就完事,当然分析一下更好,很多时候是对好的一种印象。这个印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帮助到你了。

我相信,摄影师在看到某个拍摄对象时,脑子里就大概会浮现出一个画面。那这个画面是从哪儿出来的?是你某个时间段不经意看到的画面,你可能不记得这个画面是什么了,但是它就印在你的脑子里。

而这种审美是要日积月累慢慢累积的。不是说,我今天看了本书,我就厉害了。这不可能的。因为这和你个人观念与理解方式都有关系。

最后,个人宣传的能力。如果你不会宣传自己,人家都不知道你,你技术再厉害有有啥用?很多善于经营的摄影师,都善于推广与传播。

比如,他们今天有拍摄,他们就可以从中找到几个有趣的点,用各种方式告诉你:他们今天拍了什么?拍的怎样炫酷?外行人才不会管你拍的怎么样?并不是很关心,只是看这个氛围。但,如果你今天拍的还不错,那你的粉丝量可能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了。

上德大象影棚环境

新摄影人:您是如何解决商业摄影中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从被动接受拍摄要求到向甲方主动提案?

刘隐哲:首先,你先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阶段的摄影师?是否有名气?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摄影师,非常有名气。客户就会信任你,客户找你拍,就是冲着你的拍摄水准和拍摄风格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融入自己的风格。不融入,还不行。而你加入的这些东西,从某种方面讲,就是艺术。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摄影师,想都别想。

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你能把这个工作接下来,客户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客户先看的是:你能不能把我要的东西拍好了?如果不行,那我说什么,你拍什么就行。

除非是你个人魅力或是技术水准,真的达到了一定程度。而且,你自己的想法也得是在你们合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认可了,你才能去加入。毕竟,中国都是以甲方爸爸为主,甲方客户没说ok之前,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你再怎么觉得好,也是错的。

其次,你需要具备足够的情商。

你的片子确实很棒,但是,客户有客户自己的想法。那怎么在客户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能被客户所接受,这一点非常重要。

商业摄影师都想把艺术跟商业融合到一起去。但,之所以会出现无法融入的状况,还是因为很多时候客户不信任摄影师的技术水平。有些摄影师本身技术水平不高,你加的东西还不如不加呢,那你加它干嘛呢?客户心里会想:加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干嘛呢?还不如我说啥你拍啥就完了。

那为什么摄影师水平普遍偏差呢?还是因为摄影的门槛变低了。所有人都认为拿起相机都能拍出好片子。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摄影师需要磨砺才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本功。

刘隐哲作品


新摄影人:可以理解为目前很多商业摄影师,一是技术不过硬,二是对商业摄影本身也没理解?

刘隐哲:是的。

有很多年轻摄影师问我:“老师,我想成为一名时尚摄影师,怎么才能成为一名时尚摄影师?”

我会反问他:“你知道什么是‘时尚’吗?你知道今年流行什么吗?时尚摄影师前面加着两个字儿‘时尚’呢,你连第一步都没搞懂,你怎么能做下一步?”

这就像商业摄影师一样,你连“商业”都没搞懂,你怎么去做商业摄影师呢?

有趣的是,商业摄影师可以回过头去拍婚纱和写真,但是,拍婚纱和写真的摄影师马上来拍商业。他干不了,他要有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

为什么?因为需求不一样了。

摄影师都想把艺术融入到商业之中,但是很多人能力确实达不到。客户都希望自己的片子,艺术与商业兼具。但问题是,不是客户不让你融入,而是你很难达到那个高度。


刘隐哲作品

“商业摄影市场会两极化。专业的摄影以后会越来越专业,普通的大众摄影以后会越来越大众。”


新摄影人:你怎么看待中国商业摄影的发展?

刘隐哲:首先,它不会消失。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东西无非就是文字、图片、视频,但是,第一个给我们传递信息的一定是图片。

比如,我现在想买件衣服,上网去看,而这么多衣服,我通过什么方式去获取这些衣服的信息呢?文字吗,还是视频,都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管如何简短,都需要我花上更多的时间来看。

而图片一定是最先,最快能够给我传达出较为真实和完整的信息的载体,现在人时间都有限,最先引起我们注意力的一定是图片,图片看上了,才会点进去,再看它其他的文字和视频。

也就是说,图片一定是最先导出来的东西。有图片之后,我们再看视频,最后再看文字。由此,我觉得商业摄影一定不会消失与没落。

但是,以后商业摄影师能出来还是很难的。现在,新媒体不光冲击了传统媒体,也冲击了传统的拍摄方式。今后,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才摸得到商业摄影。现在,市场就在慢慢分层。如果你要拍精细的片子,你就得找专业的商业摄影师。

也就是说,商业摄影市场会两极化。专业的摄影以后会越来越专业,普通的大众摄影以后会越来越大众。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影门槛将会越来越低。只要你懂一些基础的构图和后期,你就能拍照。民用摄影以后会越来越大众化。

当然,我们现在讲的不是广义上的商业摄影,而是狭义上的,其实就是广告摄影。基于这种走向,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今后做到了商业摄影师的层面,今后才会活得也会比较好。

咱们拿一张模特站在窗边的片子举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像是自然光拍的。但你真的找个人试试,拍不出来。同样的场景,你拍不出来是因为我有灯光配合,我可以让这个光线变得更好看。一旦理解了这其中道理的客户,就不会找没有经验的商业摄影师。毕竟,后期修的图片,永远不会有前期打光的质感。

所以说,如果你今后做不上去,就会比较艰难。但更难的是,你不仅上得去,还能下得来。这种上得去,不光是打光技术,还有拍摄风格、审美层次、个人魅力等等方面。 另外,如果你以后想在民用摄影,例如婚纱影楼写真中出彩,你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拿起相机会构图就完事儿了。你得有创意,有想法,有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