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害怕自己突然沒了”,擔憂健康?《呂氏春秋》5大養生法學起來

不知是不是極致追求成功的後遺症,隨著越來越多的“過勞死”案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人們方才開始重視起自己的健康。

啤酒肚,脫髮,熬夜後恢復力越來越差。中年危機,危的不僅僅是事業,更是健康。而只要一說到健康,似乎就只能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管住嘴,邁開腿”。但,真的只是這樣嗎?

說到養生,在古人看來,那也是歸屬於修身範疇的。古人的修身很注重心對身的影響作用。因此,與其說是修身,不如說是修心修身並重。而養生,相較於“邁開腿”,古人似乎更重視如何修心。

當然,有很多人可能一直認為,身體好壞那就只跟身體有關,跟心沒有多大關係。因為,論心的話,大家都一樣,有煩心事,就有開心事,哪兒能說修就修的。

健康生活

在心和健康的關係論述上,《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篇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聖人必先適欲。”

身體本來是有自己的節奏的,但是,我們卻常常幹那些逆節奏的事兒。可以說,

讓身體不健康的罪魁禍首,就是心欲。正因如此,聖人才講究適度和剋制。

說到這兒,可能就有人會反駁了,要說心欲,要說剋制,誰還不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呀!對此,《呂氏春秋》認為,那些明明在意自己的健康,卻還是做出損害自己健康之事的人,就是還沒理解生命的本質。說白了,就是糊塗,這跟聾子養孩子,雖然疼愛孩子,卻在打雷天讓孩子往外探頭欣賞雷電是一樣的。既然做不到,那還那麼在意健康幹嘛?反正,在意也於事無補。正因如此,《呂氏春秋》才強調,“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則其至不可禁矣”。

雷雨

而在知道心欲會導致各種不良結果的基礎上,《呂氏春秋·孟春紀》為古代帝王列舉了以下5條避免不好結果的養生之道。

1、“昔先聖王之為苑囿園池也,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

2、“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闢燥溼而已矣”

3、“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

4、“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

5、“其為聲色音樂也,足以安性自娛而已矣”

即,

1、動:活動空間夠伸展四肢眺望遠處就好。

2、住:住的地方只要能夠避幹避溼能安身就好。

3、衣:穿的衣服夠保暖就好。

4、食:吃的喝的只要適合自己的口味能飽就好。

5、娛:音樂歌舞等娛樂只要能夠讓自己開心放鬆就好。

這麼做,不是摳,而是為了調節自己的性情,讓身心能夠適應適度的狀態。

好的健康決定好的生活

當然,有人可能又會反駁,以上的標準看著很高呀。但,標準依人而定。就比如說第4條,“適合自己的口味”這個指標,對於一個從不知節制,讓身心早已習慣山珍海味的人來講,縱使做出再多再美味可口的菜,那也不一定能夠達到這個人“適合自己的口味”的指標。

其實,這恰恰反向說明了,“適欲”的重要性。如果不“適欲”,不懂得適度,不知曉節制,那麼,身體就會按照重欲的標準來走,到那時,縱使心裡想要剋制,身體也做不到。

這就是很多自詡“吃貨”的人千方百計想要減肥卻管不住自己的嘴的原因。

吃貨

依照古人給出的這5個方法,我們稍微改變一下,就會是這樣。

1、動:可以舒展四肢的公共場所很多,項目也很多。單位時間內選擇一兩樣,不要多。

2、住:住的地方要有安全感,舒適但不至於讓自己因沉迷舒適區而頹唐。

3、衣:衣服定期清理,舊衣服或捐或賣,避免光買不穿最好的辦法就是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4、食:好吃的東西要有意識少吃、少嘗、少看。

5、娛:選一兩種娛樂方式放鬆就好,無論是哪一種方式不要過度沉迷,除非你想要將其變成你謀生的手段。另:解決沉迷最好的辦法就是嘗試著把這個作為你謀生的手段。

“適欲”,不僅讓心不至於沉迷慾望,也讓身體不至於沉迷慾望。

\u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