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五大白茶冲泡细节问题,五问五答,干货都在这了!

《1》

台风过后,雨下地纷纷,气温降了五六度,凉意瞬间冒出头,正是需要一杯白茶汤暖身的时候。

应时应景,冲泡今年的立秋寿眉再适合不过。

大智若愚的粗枝形象,叶片有墨绿色、浅褐色叠加,干茶香层次分明,前调是草木香,中调有玉兰花香,尾调粽叶,草药香居多。

冲泡后茶汤携着落水香,入口甜味乍现,有微微果冻感,能在嘴中浮现出力量。

如此骤冷的天,秋茶下肚,回甘正好,心情畅快许多。

相信某些茶友很向往这种美好的体验,但碍于冲泡不当,很是苦恼。

今天村姑陈慷慨解囊,以问答的方式来为茶友们阐述冲泡白茶中各类细节问题。

《2》

问题一、白茶可以用保温杯冲泡吗?

答:不建议用保温杯冲泡白茶。

入秋后天气凉地快,大家在外出上班时都需要喝热茶来暖身,此时保温杯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选项。

但以下这两个属性,注定保温杯无法冲泡出好茶汤。

1、长时间保温闷杯

2、不锈钢带金属物质

白茶内含成分丰富,其中包括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后,苦涩物质鱼贯而出,会掩盖糖类物质的滋味,使茶汤变得又苦又涩。

而珍贵的营养物质会被高温不断打压,最后消失地无影无踪,让原本药用价值极高的白茶变得一无是处。

茶多酚物质被浸出后极易通过氧化条件,形成胶着在杯壁的茶垢,而白茶被不锈钢中的金属物质电离出的钙离子,更是加速棕黄色垢体的生成。

如果没有及时清洗,大量细菌会聚集在茶垢上,影响保温杯的再次使用,危机人体健康。

《3》

问题二、什么工具冲泡白茶最好?

答:冲泡白茶首选盖碗,尤其是白瓷盖碗。

首先,白瓷盖碗不易烫手。

优势来自盖碗的外部设计,最高处耸立起来的凹陷状圆弧主体,学名盖钮,位置高,可以作为食指按压的受力点。

碗沿向外舒展,能与盖体切出缝隙,利于出水时,快速倾出茶汤而不烫手。

其次,白瓷盖碗不吸收香气、滋味。

白瓷材质表面釉质透亮,丝毫不吸收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能够保持白茶真正的品质,不像土陶、紫砂一类的盖碗有吸附性。

且腹部深沉带有弧度,便于高扬的香气聚拢。

最后,白瓷盖碗颜值最佳。

白瓷盖碗虽颜色简单,但雪白的样式更显典雅大气,拿起放下间,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态。

《4》

问题三、投茶量具体几克为宜?

答;根据冲泡容量,时间来定。

常见的冲泡方式有二,一是白瓷盖碗冲泡,二是玻璃杯冲泡。

白瓷盖碗的容量大都在110ml左右,投茶量要精确在5克。

若技艺不精,害怕出汤过慢,可以减少适量的克数,弥补时间的缺陷,以防白茶过度闷泡。

而玻璃杯需要长期浸泡,投茶量不能过大,否则会浸泡出过多苦涩物质。

一般杯体容积在200ml左右,投2-3克的白茶最为适宜。

如果冲泡的是当年的春茶,对克数的控制还要更加小心。

《5》

问题四、冲泡水温要100℃吗?

答:水温一定要100℃。

对水温的要求要追溯到白茶的原料以及传统工艺的制作。

例如今年的高山春寿眉,生长周期长,叶片中囊括了大量外界的营养物质,个头健硕,茶梗粗长。

制作时,利用看似简单的纯日晒萎凋、文火干燥,完成了对白茶内含物质和细胞壁的最大程度的保留。

若用低水温冲泡,会出现两大问题。

1、茶汤不够香

在萎凋时高沸点香气物质被保留,而低沸点香气物质被剔除,需要沸点高的水温才能激发出茶叶中的浓郁香气。

2、滋味不够足

由于内细胞壁完好,没有强烈的刺激难以释放出壁内的滋味物质,就好比兵临城下,没有圆木桩怎么攻破地了大门。

《6》

问题五、出水时间多久合适?

答:快速出汤,头五泡5秒。

冲泡新白茶老白茶,快出水是基本条件。

早春的新白茶接受着低温,云雾,遮阴等等良好条件的培育,最后不负众望,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源源不断,其中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最高。

而茶多酚是涩感的来源,一旦出汤时间过慢,物质被过量浸出,会对汤水的口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品茶时,口腔中的舌壁对茶多酚极为敏感,大量的茶多酚会让舌头表面形成皱褶,吞咽后喉咙更是发紧。

老白茶陈化后进入沉淀期,苦涩物质减少,但坐杯仍会将咖啡碱的苦味析出,所以请务必快出水。

《7》

隔壁家熬上了桂花露,香地飘出天际,暗示着秋天正式上演,可初夏时喝春寿眉的景象,仿佛还留在昨天。

这一会,已然喝上了立秋茶,时间过地真快啊。

新茶上阵,紧跟着新茶友入场,一切都朝着“新”奔走。

此时,白茶的冲泡就像是数学里的无限符号。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中,被大家不断地学习,包融,最后成为生命中的难忘的修为。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