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中藥---半夏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


相關名稱


三葉半夏、止葉老、三步跳。


產地與產新時間

產地:半夏主產於甘肅、四川、湖北、河北、山西、貴州等地。

產新時間:半夏產新時間為每年8月、9月。

性狀鑑別


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佈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法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成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清半夏: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

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


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溼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法半夏:燥溼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姜半夏: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於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清半夏:燥溼化痰。用於溼痰咳嗽,胃脘痞滿,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用法用量

內服一般炮製後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使用注意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忌服。


每日藥膳

半夏白朮天麻湯

材料:半夏(須炮製,未經炮製的半夏有毒)9克,天麻、茯苓、橘紅各6克,白朮15克,甘草3克,生薑一片,大棗二枚。

做法:用水煎服。

功效:半夏和白朮搭配可以有止咳化痰祛溼的作用,而且還可以緩解腸胃不適。


注意事項:生半夏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毒性,其毒性主要成分為草酸鈣針晶附著的凝集素。但生半夏經過炮製後能夠解毒,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與功效。所以在內服時切記使用炮製後的半夏,誤服生半夏時,生薑可解毒。


古書中關於中藥的故事

宋朝時期,有位判官楊立之回到楚州時得了喉癰,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痛得睡不著覺,異常痛苦,請了許多醫生,吃了許多中藥都沒有效。


恰好這時名滿朝野的太醫楊吉老來楚州辦事,楊立之的兩個兒子聽說後,趕快把他請了過來。楊吉老仔細診察了楊立之很久後才對他的兒子說道:“你父親的病非常蹊蹺,必須先吃一斤生薑片,才可以用藥,否則便無法可治!”說罷就去辦自己的事了。


楊立之的兩個兒子聽後,感到很為難,說:“喉嚨已經潰爛、疼痛不止,怎麼能吃生薑呢?”但也沒有別的方法了,只好試一試。結果楊立之吃了生薑後並沒有什麼異樣,也沒感到什麼辣味兒。在他吃夠半斤生薑的時候,疼痛、腫脹就有所減輕,等到吃夠一斤生薑的時候,膿血就完全消失了。這時他覺得生薑也有辣味兒了,吃飯、喝湯已經無礙,喉癰已經好了。

第二天,判官親自去拜謝楊吉老,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並奇怪他是如何將自己的病治好的。楊吉老說:“你在南方做官,很愛吃鷓鴣,鷓鴣愛吃生半夏,而生半夏有較小的毒性,你吃鷓鴣吃得多了、久了就容易引起生半夏中毒。生薑能解生半夏的毒性,所以僅用生薑就把你的病根兒除了,也就不用再服其他的中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