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2018年9月11日3點30分,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

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

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是懵的,

那個收音機裡嘶啞又獨特的聲音,走了……

那個陪伴了無數青蔥歲月的聲音,走了……

《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白眉大俠》

《童林傳》《三俠劍》《水滸外傳》……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

一段段耳熟能詳的故事,

才發現,記憶中的單田芳,

早就深深刻在了耳朵裡,刻在了心上,

一時間,淚流滿面,從這日起——

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01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在中國,單田芳和他的評書家喻戶曉,

有句俗語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他的聲音特別,評書講的精彩,從藝時間又長,

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

有錄音記錄的評書就已超過100部,

據說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聽他所講述的傳奇,

這其中,包括了30後到90後的幾代中國人,

不少年輕人,是在家裡長輩的影響下,

聽著單田芳的評書長大的。


在電視和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

人們守在小小的收音機旁,

聽傳奇人物,英雄故事,

光怪陸離,又妙趣橫生,

驚堂木一拍,白紙扇一抖:“咱們言歸正傳!”

“踢踏踢踏”的騎馬聲、刀戟之間的撞擊聲、

無一不是單田芳的口技,

有時候聽得入迷,有時候不禁叫好,

最捨不得聽到那句: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誰曾想,這麼多年過去,

到如今,卻再無下回分解!


02

坎坷少年,亂世求生


1934年12月17日,

單田芳出生在營口的一個曲藝世家,

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瀋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

母親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

父親單永魁是弦師;

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他耳濡目染,

從小便隨父母奔波演出,

十三四歲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單田芳的父親和家人


1953年,單田芳19歲,

他深知“三教九流”的苦,曲藝人的心酸,

他想考大學,當醫生,

考入了東北工學院和瀋陽醫學院,

但生了一場大病,父親還入獄了,

母親又和父親離婚,斷絕關係,

身體有恙、家中變故、凡此種種,只能退學,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他轉而拜李慶海為師,開始了另一種人生,

從此人間少了個醫生,卻多了個評書大師!

03

拜師學藝,初露鋒芒


學成之後,為了早日登臺,

他便在家中勤學苦練,

每天對著鏡子說書,由妻子把關。


▲單田芳和師傅李慶海


1956年正月初一,單田芳第一次登臺,

那是下午三點多,本來就有點緊張,

上臺看到下面坐了那麼多人,不由得兩眼發花,

但他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

他把醒木啪的一拍,朗誦一首上場詩,

接著說起了《大明英烈》,

因為沒有舞臺經驗,他控制不住自己情緒,

按照規定,每說30分鐘就休息一會兒,

可他一口氣說了兩個小時,沒有停頓,

雖是數九隆冬,但他渾身上下都是汗,

越說越快,越說越起勁兒。


這時,茶社經歷來到書檯前,提醒他:

“單先生跑這過書癮來,你看看幾點鐘了?”

一句話把單田芳敲醒了,觀眾也鬨堂大笑,

他不好意思的對大家說:“對不起,對不起,

今天就說到這吧,如果您願意聽,我明兒個接著講。”

第一次登臺,他掙了四塊兩毛錢,

從這一天起,單田芳真正走進了評書的世界,

一天比一天順利,一天比一天講的好,

一天比一天觀眾多。

04

命運弄人,幾經波折


很快,單田芳成了鞍山評書界的紅人,

1958年,曲藝團走上正軌,

單田芳也由準演員,變成了正式演員。

但命運總是捉弄有才華的人,

1966年,文革爆發,平時有點出風頭的他,

成為眾矢之的,成了批判對象,

很快便被下放農村,開始了與土為伴的日子。


▲單田芳早年在鞍山廣播電臺錄音的留影


後來,他實在熬不住,便逃了,

像個逃犯,四海為家,四處漂泊,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4年多,

終於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

當時單田芳不太敢相信,“平反昭雪”的詞,

古書裡常有,現如今居然真的存在。

後來,他恢復公職,遷回城市,重返舞臺,

那一年,他已經44歲了。

05

重回舞臺,初心不改


44歲再重新撿起事業,並不容易,

再趕上電臺和電視臺興起,要求更加嚴格,

起初面對鏡頭和麥克,空無一人,十分不適,

後來,他注意到錄音棚有透明的大玻璃,

能看到外面的錄音員,還有倆監聽和一個主任,

單田芳便把他們當成觀眾,看他們的反應,

即使調整節奏和內容,效果非常不錯。


直到1994年,單田芳退休了,

但他並沒有放棄評書,甚至錄的更勤了。

他趁著天還沒亮就起床看書,

看一遍閉上眼睛,想想這故事怎麼回事,

哪裡是重點哪裡該刪掉,心裡有數,便開始錄。

2007年,已經73歲的單田芳,宣佈收山,

《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

隨後他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過起了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雖然他已不在江湖多年,

江湖仍有他的評書,仍有他的傳說,

青草漫漫,經久不衰。


▲2012年,單田芳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左一)

▲單田芳講張作霖


06

此生所憾,一人而已


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

單田芳早已看透了人間百態,

“順其自然不強求”成了他的習慣,

若說人生有遺憾,恐怕只有一人,

那就只有自己的結髮妻子,王全桂。

談起自己的婚姻,單田芳毫不隱諱,

他曾在公眾場合坦率地表示:

“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結婚也是湊合。

我接受她,一句話,就是為了報恩。”


▲單田芳與愛人王全桂、女兒及三個妹妹


兩人的開始並不浪漫,

當時父親入獄,母親改嫁,

19歲的單田芳困惑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這時,一個年輕女子出現了,

這個姑娘年長8歲,正是王全桂,

1954年10月,兩人結婚,

家中生活全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維持,

後來的歲月,也總是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出現,

患難與共,相濡以沫,從未改變,

尤其是單田芳下放那幾年,

妻子每天都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城市與農村之間,

給他最大的幫助和安慰。


▲單田芳的全家福


少年夫妻老來伴,

1992年,正當單田芳事業如日中天時,

妻子卻因病離開了人世,

這成了單田芳此生最大的遺憾。

而今天,單田芳與他的妻子,

在另一個世界相遇了吧!

07

說過那麼多英雄,他就是我們的英雄

從《三國》《隋唐》《大明英烈》,

一直說到紅色經典,書裡有這麼多英雄,

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什麼樣?

單田芳曾這樣說道:“這一輩子下來,

我崇拜的是見義勇為拔刀相助,

扶困濟危雪中送炭,

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

你就是英雄。”


一輩子太長,少有人傾盡一生,

只做一件事——單田芳做到了。

他把書裡的故事講給千家萬戶,

把英雄的模樣描繪給芸芸眾生,

正義、勇敢、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精神抖擻、絕不怕輸的時代精神,

不過是以詼諧幽默、老少皆宜的方式,

傳遞給更多的人。


直至生命的最後幾年,

他還是被一生所求的評書事業縈繞,

看書、背書、指導後輩,

他行動不便,依靠輪椅行走,也要回到老家,

教授一些中小學校的學生上評書課,

沒有任何學費,也沒有任何利益,

只是不想讓這份藝術,後繼無人。

這樣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就是我們的英雄!



天堂多個說書人,

人間再無單田芳!

單田芳老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