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罗小刚:人与自然共生出的“生命力” 这就是成都生活美学

每天打开成都经济频率FM105.6《小刚方言》,总会听到罗小刚一口方言,在嬉笑怒骂中评点社会热点。对于最新上线的“YOU成都”,罗小刚赞不绝口,认为此“地图”折射出的成都人的各种生活美学方式,是其他地方的人学都学不来的。“比如说茶馆文化,大家坐在一起可以听艺术家说评书,也可以就泡一下午茶。在成都,不管是听评书还是我自己来说评书,就是一种生活美学方式。两个字:巴适。”

罗小刚 图由罗小刚提供

留在成都 因为爱这里的包容

罗小刚来成都是因为求学,“从读书算起应该是20来年了,除开一些莫名其妙的实习之外,第一份严格意义上的工作就是电台。”

之所以留在成都,对于刚毕业的罗小刚来说,是一个最简单清晰的选择。“当时可能的几个选择,要么回老家,要么去北上广深闯荡,再就是留在成都。我在成都的几年求学经历,对这个城市有了基本的了解。它的包容、闲适,同时又不失拼搏的机会。当然,麻辣鲜香的川味不舍,也是自己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吧。”

成都 图据东方IC

正所谓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乐观包容”的天府文化,已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它不仅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成都人”有强大的向心力,对像罗小刚这样来成都创业的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吸引力,更对全世界路过成都的人们具有莫名的感召力。最让罗小刚感动的是成都人性格中包容的特质,“尤其要强调的是一种能上能下。不管是北上广深来做生意的,五湖四海来旅游的,还是像我这种从小地方威远来求生活的,成都人都是不卑不亢,热情友好。”

静如草堂动如太古里 都有成都生活美学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罗小刚目睹了成都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年成都在绿道、市政公园等建设方面,真的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老年人颐享天年,还是年轻人健身夜跑,都能满足。绿地公园、湿地公园,绿道一串联,确实是花重锦官城。植物景致的生机盎然,很能勾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罗小刚看来,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达,应该是整个城市人与自然共生出的一种“生命力”,这就是外地人学不来的成都生活美学。

太古里 摄影 王红强

对于成都,罗小刚喜欢的有生活美学气质的地方很多,静的如草堂,诗圣气场;动的如春熙路太古里,国际范儿足;339电视塔上看夜景,武侯祠锦里时空漫步……如果非要推荐一处成都的最美文艺地标,“那肯定非杜甫草堂莫属,一是这里千年来的诗人文脉积淀,二是自己心中对文艺二字的理解。”

除了电台主持人,罗小刚也是新派评书创始人,同时还在拍电影,参加综艺节目。他认为,自己的各种“不务正业”,也是“乐观包容”天府文化的最好注解。“我的评书,讲的是成都生活,来源于真实发生在成都的故事。从身边朋友的谈吐、生活点滴中,吸收到了更多素材。成都生活中人人都以龙门阵为趣,再到李伯清老师散打评书树起大旗,贴近生活的艺术越来越有市场,有生命力。”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