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学赏画(67)佛罗伦萨画派画家弗拉·安杰利科作品赏析

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1387-1455)意大利]

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画家弗拉·安杰利科, 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维基奥,1455年2月18日卒于罗马。原名圭多·迪彼得罗(Guido di Pietro),约1420年左右进入修道院,取名菲耶索基的乔瓦尼(Giovanni da Fiesole),安杰利科(意为天使)是后人给他的美称。

安杰利科在出家之前,他为教堂作画,出家后也以画著名。现存最早作品是1429年完成的祭坛画《圣彼得殉教》,风格比较保守。30年代以后,其作品迅速吸收了马萨乔的新风格以及透视画法等新技法,在僧侣的虔诚之外,又具有新时代气息。

安杰利科的代表作还有为科尔托纳的圣多米尼克教堂作的祭坛画《受胎告知》(约1436)、现藏于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博物馆的《从十字架上放下基督遗体》(约1436~1440)和他在圣马可修道院各僧房、楼梯过道等处的45幅壁画 (1437~1450,他本人曾在此院供职,后任院长)。

这些作品的构图、透视及风景描绘都很有新意,人物则强调虔诚柔和的宗教感情,开创了佛罗伦萨画派中的抒情风格。安杰利科晚年被教皇延请至罗马作画,现梵蒂冈教皇宫的尼古五世礼拜堂尚存其壁画数幅。

安杰利科,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清高、虔敬的人,据说画画的时候,总是一面祈祷,一面作画。他又是非常谦逊的人,有一次罗马教皇说让他作主教,他说:“不,我虽然能够画个画什么的,但不能作主教,去管理僧侣们。”而加以拒绝。

据说安杰利科从小就喜欢树木、花和小鸟。他二十岁时进修道院作僧侣,当时的僧侣除了奉祀神以外,每个人还要作一种世俗人的工作,如农民、木匠、医生、学校的教员等等。因为安杰利科喜欢画画,当然选择了拿画笔的工作。

众所周知,当时,印刷术还处于萌芽阶段,书籍都是手抄的。安杰利科担任写经文的工作。不仅仅写文句,而且还要在上面作精美的插面、装饰等;他一点也不嫌麻烦,长年累月地工作。但是,自从有一天出现天使的幻影以后,就画了许多天使的画。

故事是这样的:他有一次画天使,没画完就疲倦而睡着了。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真的天使,拿起安杰利科的画笔,把那幅画画完了。

安杰利科的画确实纯洁清高,又有点孩子气,使人看起来觉得非常美好优雅。只要看看《受胎告知》就可知道。即使看《圣母加冠》这样的大作,也仍然有这样的感受。

安杰利科的优美的画,是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一种作品。在他的画中,有温柔的抒情,这也可以认为是文艺复兴期的自由主义的一种表现。诚然,他画的题材,几乎都是有关基督教的。在这方面,似乎还没有摆脱中世纪的教会主义;因此,倒不如说在他的处理方法和画法中,感到一种崭新的精神。

安杰利科死于罗马并埋葬于S. Maria sopra Minerva教堂,墓碑迄今仍在。长久的被称为“beatoangelico”(神保佑的angelico),直至1984才经由梵谛冈正式的给予赐福。

主要作品简介:

《圣母、圣婴和六位圣徒》 -安纳莱纳祭坛画﹝Annalena Altarpiece﹞1437 ~ 1440 年

蛋彩 画板,180 x 202 公分 圣马可博物馆,佛罗伦斯﹝Florence﹞,义大利

这幅画的人物划分方式,与原来哥德式三联画截然不同:六个圣徒围绕著圣母、圣婴并且分组排列,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概念上都形成了新的和谐。以牆作为画中的背景,又进一步突显了这幅画的构图。与其说牆是建筑物的一部份,不如说它是一个彩色画框,彷彿又回到了哥德式的画风中。

如果从画的正面来看,画面中央部份的圣母座位突出,而且位于一级台阶之上,台阶下面是向两边延伸的底座。四位圣徒或正面或侧身地立在底座上,另外还有两位圣徒,则站在下面的草地上。六位圣徒成半圆形排列,人物表现出的那种全新而鲜明的人性特徵,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所以每个人均各有其独特的表情。画作也十分注意整体气氛的营造,证明这幅画是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人物安排也採用了透视方法,这与中世纪的画作不同,中世纪往往不用正面排列,而把人物排成笔直的一行,而且画面上的人物,也常常只凝视著画面以外。

六位圣徒自左而右分别是:殉道者圣彼得、圣科斯马斯、圣达米安、福音传道者圣约翰及圣罗伦斯和圣法西斯。从画中央圣母的蓝色披风上反射出的光线,到圣母座和圣婴耶稣身上的粉红色及金色,都搭配得十分和谐。

圣告图﹝ (《受胎告之》The Annunciation﹞1433 ~ 1434 年

蛋彩 画板,175 x 180 公分 耶稣博物馆,科托那﹝Cortona﹞,义大利

这是安基利诃修士第一幅被公认的杰作。初看起来他似乎是遵循著传统圣像的画法,天使加百利由左边出现,圣母马利亚则坐在右边。两个人物,天使和圣母马利亚,则按照常规被置于各自界线分明的空间中,从而把整幅画分为两个部分,而中间的廊柱,则清楚隔开画中的两个世界,分别代表著天国和尘世,这两个世界经由圣告才得以连成一体。因受到文艺复兴艺术革命的影响,这种正规的罗马布鲁列内斯基式廊柱及其明显的透视法的应用,都在画面上可以明显看出来。而且《圣告图》对虔诚的安基利诃修士来说,则别具深意,他在背景上画出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乐园的情形,以突显《圣告图》的特殊意义,如此一来,昔日人神分隔的情形,此时却被传达成上帝的宽恕和救世主降临的讯息。

科托那《圣告图》是为圣多明尼各教堂画的,以祭坛画为装饰,叙述了圣母马利亚的故事。在这幅画中,安基利诃修士重现了现藏于普拉多美术馆的一幅先前的《圣告图》,画面的左边可以看到廊柱的外部,三个拱廊都用透视法来表示,天使从第一个拱门进来,安基利诃利用这一改变,加强描绘了天使出现时,扣人心弦的那一刹那。天使躬身向前,并且把手伸向圣母马利亚,而天使也似乎比先前那幅画,占据了画面上更大的空间。这幅画也可看出安基利诃修士,已深受刚刚结识的米开洛左的影响。

圣母加冕﹝Coronation of the Virgin﹞1434 ~ 1435 年

蛋彩 画板,112 x 114 公分 乌菲兹美术馆 ,佛罗伦斯﹝Florence﹞,义大利

这幅画是安基利轲成熟期的作品。他在这件作品中,採用「圣母加冕」的主题,避免透视法及线条的方式,而运用流动的形态,因此画中圣人、使者、云彩,被安排曲线构图中。首先映入观赏者眼帘的曲线构图乃是画面上部的宽大圆拱,此圆拱与画面两侧构成人物群的两个紧密半圆相接。人物群的头部与身体各面对不相同的方向,但头光并不太像,它们用钱币般的薄浮雕来装饰,完全平面化,因此头光的表面乃获致最大的效果,倍增光辉与实在感。

在中央空间的浓缩云环之上坐看基督与圣母,发自背后的放射状光箭表示光与空间的无限扩大。画面的对称构图自然常被视为安基利轲的作品,然在这幅画中,又由于天使演奏的乐器,特别是由于向斜上方伸出的喇叭之强调,便觉得彷彿在空间与光的关係中加上音乐的要素。

卸下圣体﹝The Deposition from the Cross﹞1433 ~ 1434 年

蛋彩 画板,176 x 185 公分 圣马可博物馆,佛罗伦斯﹝Florence﹞,义大利

这幅圣三一祭坛画,是为史特洛及家族绘製的。基督遗体从十字架上卸下,正好佔据了画面的正中央。

在当时这幅祭坛画特别有意思,它具体体现由哥德的中世纪艺术到文艺复兴的过渡期。画中一些人物既表现出宗教情感,也呈现出歌德式风格的呆板,所以新旧绘画的图式和方法,都可在这一幅画中看见。它又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的尊严,也使用了透视法,却也一样忠实于自然主义手法。而镀金的哥德式拱门,在前景稍微遮挡住画面,但实际上它却并不是该昼的组成部分。

这幅画可以用两个层次去欣赏。首先是实际场景的层次:发生的事件,和以数学般精确计算方式,摆列著各种姿势的人物。构图十分均衡,左边是信仰虔诚的女孩,包括三个马利亚﹝传统上多半描绘她们三个一起在十字架下哀悼﹞;右边是学者们在讨论耶稣受难的象徵意义。背景则完全是另一个层次:逐渐消失的丘陵,垂直的树木,而每一种树木因种类不同,而有大小形状不同的树冠,这一切都使得画中的景色显得生机盎然。

安基利诃修士在此揭示出新的文艺复兴时代的特徵:即对自然界的兴趣,这幅画也画出许多建筑物及蓝天等背景,是当时实际存在的环境,使得整幅画面的场景,更为生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