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宋汝官窑调查、研究与思考】(一)


自从在1950年中国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李辉柄等人,专程去河南汝州寻找汝窑窑址,但是并未找到。文革期间基本中断,到了1977年,叶喆民再次对宝丰清凉寺进行考察中,发现至关重要的“典型汝窑”瓷片,经检验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部分汝窑成分相同,但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文革期间基本中断对北宋汝窑的进一步考古研究。1985至1986年,“中国古陶瓷研究年会”、“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演讲”等活动期间,叶喆民先生的考古研究引起国际性的关注,从此又燃起研究北宋汝窑的热潮。

但是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思考,从南宋后的元代、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解放后到1986年,难道除了专程而来的专家、学者、考古学家到汝州实地考察,难道民间就不会有爱好者去探寻古窑址,自行寻找历史踪迹吗?

当地农民在建设自家的红薯窖、建房的宅基地、乡间农田耕作时,难道不会发现北宋汝窑的遗迹吗?真是令人费解。有私自挖掘行为,而流散到收藏家手中吗?这是不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1987年上海博物馆首次向全世界宣布汝窑窑址就在宝丰县;1987至198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县清凉寺村持续挖掘出大量民窑瓷片,并不是“典型汝窑”瓷片,而是民汝。费时2年仍无所获,再次停滞挖掘考古工作,这一停滞就是十年之久,那么当地村民这十年又发现了什么呢?还是不得而知。

随着1998年考古队在清凉寺村子的便道和院子挖掘出数千片天青釉汝窑碎片、匣子、支钉、垫圈、试火片等烧制工具;2000年6月,才经过大规模的搬迁、挖掘,共发掘窑炉15座、作坊2座、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探定面积为15万平方米,几乎囊括了整个清凉寺村,发掘出来的瓷片均能和馆藏汝窑相对应。

那么问题又来了,2000年前,清凉寺村民在自家地底下是不是有可能自行挖掘并流散民间呢?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呢?北宋汝窑还只是67件吗?一切历史之谜需要时间去解读。

总之,民藏是海,国家如果重视民间考古课题,可能会让历史真相更快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