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成都靠什麼做到11個季度8%增速?! 《新聞聯播》給你揭祕

成都在央視那裡又火了一次!

《新聞聯播》用4分48秒的時間,全方位聚焦了成都11個季度8%增速的背後故事。

2019年,是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一年,也是內部改革爬坡過坎的一年,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這一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高質量發展上堅定前行。

12月8日,央視《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高質量發展基層調研行”,第一集以《11個季度8%增速 成都靠什麼做到?》為題,聚焦成都高質量發展。

為何吸引央視關注?

成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京東方成都生產基地,這種比頭髮絲直徑還要薄的第六代柔性顯示屏已經為企業帶來明年的訂單,明年產量將提升2-3倍。

▲京東方柔性屏

企業負責人說,這個產量的新高,多虧了周邊“鄰居”的幫忙。

原來,這些年,京東方周邊多了不少和它有關的配套企業。而在過去,孤零零的京東方,生產線上的一個精密金屬配件的清洗,都要打著“飛的”去國外,一個來回就要40多天。

秦向東

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

“我們一方面需要等,(另)一方面因為它物流週期比較長,我們需要備的這種備件數量就比較多,數量多了以後會佔用我們的成本。

而現在,這種清洗的企業就在園區裡,兩三天洗好的配件就能送回來。”

“效率大大提高了。物流的距離短了,對這個材料設備的運輸質量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提高。

從京東方的廠房出來,開車大約10分鐘,也就是距離它廠房3到5公里的範圍內,就能看到很多上下游的配套工廠。這些工廠有的已經建成了,有的還在建設中。

“好鄰居”越來越多,而這個變化源自成都一項開創性的改革,京東方劃歸到新成立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新成立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就是專門為電子信息產業做全鏈條服務。”

李江波

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推進辦公室主任

“ 我們原來過去招商有點百花齊放,你看這還有做製藥的,還有做包裝的等等,都是比較雜亂。現在我們按照一枝獨秀的方向來發展,更加註重大項目來了,挖掘它背後的上下游產業,形成一個產業集群。

為了摸清龍頭企業需要什麼,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是什麼、在哪裡,李江波和同事們沒少做工作,各種需求被繪製在了這張“兩圖一表”上,帶著到全國各地精準招商。”

“每家企業的要素敏感度、項目落地的成熟度,它可能隨時都在發生一些變化,那麼我們作戰圖就要隨時要進行調整,做到有的放矢,知道我們努力的方向在哪裡。

政府思路的轉變,讓京東方的“好鄰居”越來越多,出光興產來了,黃金地來了、合肥美銘來了,圍繞京東方這個龍頭,形成了30多家從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到下游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一個世界領先的產業生態圈正在形成,也吸引著更多的優質項目向這裡加速集聚。

不久前,京東方上游核心材料供應商——路維光電的光掩膜版項目順利投產。作為中國首家打破壟斷,實現大尺寸光掩膜版國產化的企業,這是企業成立20多年來,第一次在外設立生產基地。”

肖青

成都路維光電有限公司董事

“我覺得是一個產業集群的吸引力,(第二)成都的整個產業地位跟我們的整個行業還是很匹配的,對我們市場開拓和後續的發展,我們覺得是很有利的。

持續做大做強電子信息主導產業,今年前十個月,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了主營收入佔到了全市規上工業的1/3,並且連續兩年保持增加值和主營收入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4%到15%。

而圍繞著精準定位主導產業和細分方向,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聚焦主導產業集聚成鏈發展的態勢顯現,湧現出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等多個特色產業優勢區。”

手記

在成都調研中看到,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正在推進建設。不再是過去“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而是聚焦龍頭企業上下游的精準招商和企業培育。

面對不斷加劇的外部挑戰,通過發揮協同效應,做優做強產業集群,最終提升產業鏈上每個企業的競爭力,激發的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這無疑是在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有益探索。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目前發展情況怎樣,

未來又有怎樣的規劃?接著往下看。

↓↓↓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打造首個萬億級示範性產業功能區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以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中心,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高城市生活品質為嚮導,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全方位提升產業能級、提升生活品質、構築生態體系、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打造成都市首個萬億級示範性產業功能區,致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國際化產學研聯動示範區、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生活城。

目前,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正在穩步邁進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產業基礎上,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已經形成了集成電路、信息顯示、網絡通訊、智能終端四個主導產業,產業基礎雄厚;在創新資源上,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擁有19所高校,249個科研機構,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29個;在公共交通上,高鐵、有軌電車等公共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在生產配套上,水電氣、汙水處理廠、標準廠房建設一應俱全;在生活配套上,學校、醫院、商業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員工公寓配套完善,可以讓區內企業毫無後顧之憂。

未來,按照匹配產業需求、立足現有基礎、依託優勢資源、銜接產業鏈條的原則,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將合理佈局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網絡通信4大主導產業。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重點將發揮英特爾等重點項目的引領作用,打造世界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和封測中心,預計2035年產值目標達到3400億元;新型顯示產業將重點圍繞京東方打造新型顯示生態圈,預計2035年產值目標達到2700億元;智能終端產業將依託富士康項目,重點佈局可穿戴、車載電子、智能電視等產品生產線,預計2035年產值目標達到4500億元;網絡通信產業將發揮華為5G技術和電子科大科研優勢,打造全國5G和先進無線通信產業基地,預計2035年產值目標達到3300億元。

此外,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還將根據現有龍頭企業及要素資源佈局,規劃構建六大產業社區,形成產業方向清晰、產業特色鮮明、產業生態完備、功能配套合理的城市社區。同時,通過創新生態鏈、完善服務鏈、提升人才鏈,持續推動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部分綜合:成都發布(cdfb-szfxwb)、成都日報“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