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惊喜!歼20产量取得重大突破,专家给出具体数字,直逼美国水平


歼-20作为全球最顶尖的战斗机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现在获得普遍的认可,离不开每一个为之奋斗的航空人,由于后发的优势,歼20的部分能力还要优于五代机的先驱F-22,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十分尴尬,那就是数量少,拿竞争对手F-22来说,已经有一百八十多架,分布在美军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里,动辄就出动十架八架去执行任务。


反观歼-20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是包括原型机在内恐怕连30架都没有,数次被网友捕捉到的训练画面,最大编队也仅有4架,颇显寒酸。不过好消息来了,据人民日报本月19日的报道称,浙大飞机装配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研制出了将近20套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以及两条脉动生产线,为我国包括运-20、歼-20在内的九个重点型号的批量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2011年时,中国第一条脉动生产线就已建成,拿我国自主研发的运-20来说,在试飞成功后于2017年开始进入快速生产阶段,得益于这条脉动生产线,在今年每个月都有层出不穷的新闻刷新着运-20的数量,3月份时4架,5月份时7架,近期在西飞厂区的图片显示已有9架。近年来,外界对歼-20不能大规模量产存在诸多解读,比如说是因为航发跟不上,材料不够用,工业基础不行。

甚至还有说被四代机占了资源等,可以说多少是有这些原因在内,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生产线上。拿日本引进的F-35生产线来说,由三菱重工这种老牌军工企业生产,美国提供完整的组件,按理说不存在任何问题,只用像拼积木一样拼出来就行了,但是看看产能呢,也仅仅是每个月一架,对比美国洛马公司年产近百架的规模来看,差距巨大,根本原因显而易见,问题就是出在了生产线上。
在2016年底的时候,成飞曝光了命名为“多站位式总装工艺流程”的项目,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是歼-20的脉动生产线。根据浙大飞机装配团队负责人柯教授的论文里的一段话,也透露了一些关于脉冲生产线的情况,表示可使某型飞机的生产周期有41天减少至30天,不难看出,这么长的周期,只可能是歼-20了。
相关专家指出,一旦脉冲生产线投入使用,按全年250个工作日,两班倒工作制,年产量可达到40架之多,对比美国的F-22,最高的年产量也仅仅是24架而已,虽然专家给出的只是分析数据,但是相信实装后,每月产出2架歼-20还是可以轻松达到的,毕竟运-20的生产速度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