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志怪錄|頭能夜飛,南方的“飛頭蠻”

如果對日本怪談有所耳聞的話,你可能聽過一種名為“飛頭蠻”的妖怪。

飛頭蠻又名轆轤首,是傳說中的長頸妖怪。白天和正常人一樣,晚上睡著後,妖怪的脖子就開始伸長,越伸越長,變得像一條細細的繩子,她的頭連著脖子,一起飛出窗外,四處自由活動。直到雞鳴時分,頭才回到原來的身體,慢慢恢復原狀。

打水的“轆轤”,是不是很像脖子伸長的轆轤首

關於飛頭蠻的傳言很多:

有的認為他其實是人,可是由於被名為“梟號”的妖怪附身,頭會在睡覺的時候飛離身體,然後到處嚇人,以此為樂。但被附身的人可沒法快樂,因為被附身者會在七天內變成枯骨。梟號是一種鳥的靈魂,它一般會附身在喜好殺戮、食用鳥獸的人身上,這也算是鳥的復仇吧。

飛頭蠻也可能是危險的妖怪,通常是女人。它白天就是普通的女人,但到了夜晚,她就會控制腦袋脫離身體,前往自己選中的人家,殺人或是吸取精血,有時甚至五到十隻飛頭集體出動危害人群。

想想看,黑夜的村莊上空,十幾只女人的頭顱飛舞著,嘴角掛著血跡,潛入一戶又一戶人家狩獵,畫面何等驚悚。

所以日本民間流傳一種說法:千萬不能接近脖子上纏紅線的女人。因為飛頭蠻的頭部與身體經常分離,所以在脖子的分理處纏有一絲極細的紅線作為記號。

飛頭蠻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妖怪,飛頭蠻永遠都意識不到自己是妖怪,她在睡夢中、無意識中,頭自動脫離身體。她也許內心存在某種執念,也可能就是漫無目的地遊蕩在黑夜裡。這樣的妖怪通常是無害的,但如果你阻礙到她們,也可能會受到攻擊。

落頭民

飛頭蠻起源於中國,晉代幹寶的《搜神記》中記載過落頭民的故事。

秦時,南方有“落頭民”,其頭能飛。其種人部有祭祀,號曰“蟲落,”故因取名焉,吳時,將軍朱桓,得一婢,每夜臥後,頭輒飛去。或從狗竇,或從天窗中出入,以耳為翼,將曉,復還。數數如此,傍人怪之,夜中照視,唯有身無頭,其體微冷,氣息裁屬。乃蒙之以被。至曉,頭還,礙被不得安,兩三度,墮地。噫吒甚愁,體氣甚急,狀若將死。乃去被,頭復起,傅頸。有頃,和平。桓以為大怪,畏不敢畜,乃放遣之。既而詳之,乃知天性也。時南征大將,亦往往得之。又嘗有覆以銅盤者,頭不得進:遂死。

說晉時有位將軍朱桓家的一位婢女,每天晚上睡覺熄燈後,頭就會脫離身體,以雙耳為翅,從狗洞、天窗處飛出去,天將破曉時才會回來。旁人晚上看她躺在榻上,有身無頭,身體微冷,但仍有脈搏。有人為她蓋上被子,結果天亮頭回來,由於被子的阻礙不能安回去,差點死掉,為她揭開被子,頭自動飛回頸上,才算活過來。

在中國的故事裡,飛頭蠻並非妖怪,而是異人,有人稱他們為“落民”、“落頭氏”、“落頭民”、“飛頭蠻子”、“飛頭獠子”等等。

“落民”是指他們的頭能和身體分離,“蠻”、“獠”在古時指南方、西南的少數民族。

南方異人

飛頭蠻的記載不僅限於今天的中國南方,更是遠至海外。

《南方異物志》雲︰嶺南溪峒中,有飛頭蠻,項有赤痕。至夜以耳為翼,飛去食蟲物,將曉復還如故也。《搜神記》載吳將軍朱桓一婢,頭能夜飛,即此種也。

福建、廣東、廣西一帶都有類似的記載,飛頭蠻喜歡晚上頭飛出去覓食魚蝦,甚至有的回去吃汙穢物。

梵僧菩薩勝又言:闍婆國中有飛頭者,其人目無瞳子,聚落時有一人據。

闍婆國是今天的印尼

《王子年拾遺》言:漢武時,因墀國使南方,有解形之民,能先使頭飛南海,左手飛東海,右手飛西澤。至暮,頭還肩上。兩手遇疾風,飄於海水外。

《七修類稿》載:元詩人陳孚,出使安南,有紀事之詩曰:鼻飲如瓴甋。頭飛似轆轤。蓋言土人能鼻飲者,有頭能夜飛於海食魚,曉復歸身者。

予見《蠃蟲集》中所載:老撾國人,鼻飲水漿,頭飛食魚。近汪海雲亦能鼻飲,頭飛則怪也。昨見《星槎勝覽》亦言占城國人,有頭飛者,乃婦人也,夜飛食人糞尖,知而固封其項,或移其身則死矣。作書者自雲目擊其事。予又考占城正接安南之南,而老撾正接安南西北。信陳詩之不誣也。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占城國為今天越南中南部。

菲律賓吸血鬼:馬納南加爾

菲律賓、馬來西亞甚至南美、埃及也流傳著類似於飛頭蠻傳說,在全世界範圍都有共性,這究竟是什麼巫術戲法,還是某種病症被先民妖異化,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