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文玩裡你沒見過新玩意,厲害了

從橄欖核雕、桃核雕……在文玩圈,除了包漿外,雕工也是追求之所在。雕刻不就那回事嘛?不,它還真不僅是那會兒,下面這些文玩雕刻,總有一些你沒有見過

文玩刷子雕刻

在文玩圈,刷子是每個人必備的工具,但你有想過,它也可能是一種藝術。這些刷子都是精心挑選的竹料,然後經過匠人的手工雕刻

這種刷子本身就成了一種藝術,買回家,怎麼捨得用



橄欖核雕

橄欖核雕在文玩圈很常見,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明清就已經開始流行

關於橄欖核雕,常見的題材是十八羅漢,彌勒、觀音等題材

但是就有個牛人,用橄欖核雕刻了一條龍


如果不說出來,你會認得出它是橄欖核雕嗎?



核桃雕刻

平時我們玩核桃,都是放在手裡攥的,有時還得用刷子刷,見過的核桃雕刻一般是

但是你見過下面。這樣的核桃雕刻嗎?



桃核雕

桃核雕的歷史也很悠久,可追溯到明清,我們小時候學的課文《核舟記》,所講的就是桃核核雕,一枚小小的桃核

所能創造出的世界,肯定也會讓你感到驚訝



緬茄雕刻

你聽說過這菩提那菩提的,你只不是到有種緬茄菩提,在雕刻界與核雕齊名,最正宗的緬茄雕刻,是用高州一棵490多年的緬茄樹的種子進行雕刻的,曾作為送給國外貴賓的國禮



松子雕刻

我知道你肯定吃過鬆子,可是,你見過鬆子雕刻嗎?

文玩松子是採用野生松樹籽為原料,因為適於雕刻的粒大飽滿松子極少,而且要手工挑選,所以難度很大。但是由於松子殼比較薄,雕刻時的損耗率也很高。我們多常見的是平面雕



文玩所玩的不僅僅是包漿,除了包漿還涵蓋很多東西,比如雕刻,比如其背後的傳統文化。

只有關注瞭解整片山,或許你才更懂這山中的每一棵樹,不要把文玩玩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