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聽說武清也將加入北京通州"三統一"套餐?

河北廊坊市下轄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三地(下稱“北三縣”)劃歸北京管轄的傳言已經流傳多年,近期又風生水起。

傳言雖然很豐滿,現實卻是太骨感,“北三縣”的“入京夢”註定是一場坎坷之旅。未來通州和“北三縣”將會如何規劃? “北三縣”真的會納入通州行政規劃嗎?

“北三縣”與通州實施“三統一”政策

先是今年3月份“北三縣”實施全面限貸和積分落戶政策,讓傳言開始發酵;6月17日,北京市發佈《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的意見》(下稱“意見”),首次明確通州和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的協調發展,這讓傳言達到了頂峰,甚至上演了大廠的某樓盤從開盤7000元/平方米猛漲到2萬元/平方米的傳奇。

北京市出臺的這份意見指出,要統籌好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範圍與通州全區域的規劃建設,統籌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北京東部地區以及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的協調發展。

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介紹,未來,通州和“北三縣”將實現“三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和統一管控。

據瞭解,北京市將會同河北省相關部門,建立區域協同機制和規劃管控機制,與廊坊市“北三縣”共同編制跨區域規劃。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詳細規劃,將在今年內設計完成。

“政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所在,儘管目前統一政策的細則並未出臺,但是,“統一政策”將會涉及哪些內容?引發各方猜測。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首先是房地產政策,如果沒有統一的管控和政策,會造成“北三縣”的房價被社會熱炒,炒高房價,影響整個副中心的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落地。其次是環保政策,由於政策的不統一,地區之間的矛盾比較大,未來可以在環境排放方面統一標準和政策。第三是產業政策也需要統一,如今很多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到河北後,有的高科技產業不能享受高科技企業的政策,比如資質認證不能銜接,稅收政策不統一等,這對企業而言是很大的負擔。第四是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也更為急迫。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副主任李國平表示,統一政策肯定不是全方位的統一,是部分政策的漸次的統一,更多的是改革政策,比如人口管控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產業政策、空間管控政策、環保政策等都要統一強化。

“三統一”或將包括天津武清

受北京市發改委委託,李國平正在做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邊界地區如何管控和發展的課題。據他介紹,除了廊坊的“北三縣”,此次研究也將天津武清區包括了進來,“需要在三四個月的時間,形成一個‘速成報告’,我們現在已經啟動了。”

“北三縣”未來或將納入北京

“北三縣”雖然在行政上隸屬河北廊坊市,但是,從地圖上看,卻被京津包得嚴嚴實實,成為河北名副其實的“飛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裡成為了河北的經濟特區,北京市的“後花園”。

行走在“北三縣”的公路上,你會發現許多汽車掛的是北京車牌,9字打頭的北京公交車直通於此,居民家中安裝的電話也是北京區號的電話。顯然,這裡已經融入了大北京生活圈。

差別其實很大,主要是北京戶籍和河北戶籍的差別。當“三統一”政策提出,讓“北三縣”納入通州行政區域增加了可能性,也給“北三縣”的人民平添了想象空間。

“‘北三縣’不會併入通州,也沒有必要併到通州。”李國平說,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和統一管控並不意味著大家就合到一起,考慮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為避免“北三縣”再建成類似燕郊的新臥城,所以提出“三統一”。

說到這兒,李國平話鋒一轉,“如果今後行政區域進行調整,不排除“北三縣”會併入北京,但它絕對不會併入通州。”

這種說法讓苦盼入京的“北三縣”人民看到了一絲希望,但是可以肯定地說,4年之內,也就是到2020年前,“北三縣”劃入北京的可能性為零。

記者注意到,“十三五”規劃沒有行政區劃調整的內容,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沒有提及行政區劃的調整,更沒有關於“北三縣”“入京”的隻言片語。所以,即便“北三縣”入京,估計只能等到2020年以後了。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摘自新浪樂居 內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