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清末赵叔孺书画作品欣赏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时棢,又名润祥,字叔孺,又字献忱,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他是个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骏马无所不精,书法篆刻上也自有面目,宋元圆朱文一路的造诣尤深。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现代艺坛上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如陈巨来、叶潞渊、方介堪、张鲁庵、徐邦达等都是他的学生。其书法取法赵之谦、赵孟頫,而以后者学得最久。篆刻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力假定秦汉。学赵之谦所得尤多。对宋元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著作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等。赵叔孺父亲赵佑宸为咸丰翰林,曾为同治帝蒙师,官至太常寺卿,家中富有收藏;舅父林寿图亦为闽中大收藏家,赵叔孺从小耳濡目染,对书画颇有灵性。

在书法上,赵叔孺正草篆隶皆擅。行楷出入赵孟頫、赵之谦,恬静娟美;篆书得力于李斯、李阳冰,平稳圆转;隶书融会两汉,有秀逸之趣。亦精篆刻,宗法秦汉,参研宋元,以工见长,不滞不板,行刀以冲为主,造诣极深,时人将其与吴昌硕并誉为“瑜、亮”。所刻“先忧事者后乐事”为其精严之作,神明独迈、繁而不乱。在整体布局上产生自然和谐的效果,构思严谨,为人喜爱。赵叔孺晚年曾获得东汉延熹年间和蜀汉景耀年间的两张弩机,所以自称二弩老人,且榜其斋为二弩精舍,并著《二弩精舍印谱》。

1945年4月18日赵叔孺因患肺炎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有《赵叔孺先生遗墨册》等传世。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