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晚清时期,实际掌权者,西太后慈禧一生的政绩!五


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汉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当时的一大批能人,纵观历史,浏览朝朝代代名臣贤达,他们都可无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凯,尽管有过复帝的逆施,确实还是有本事的人才。让这样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挥,足见她的用人能力。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


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以当时内忧外患情形之下,实为中国数千年来之异彩。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贪官污吏300多人。
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办女子学校,教授新学,逐渐风行于开埠较早之上海、广州等沿海之城镇。慈禧之举,代表了当年倡导开启中国女学兴办之门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普遍为维新派开明官僚与士绅所接受,尽管它与“男女平等”、妇女彻底解放的距离仍相差甚远,依然与根深蒂固的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相左,受到拥有强大势力封建卫道士的强烈毁谤和抵制,但女子兴学却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开来。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
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最初用于作为北洋水师的军旗,并于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
回顾历史,中国在清代以前,闭关锁国,对外交往不多,也就没有国歌。驻英国公使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但未得到批准。光绪三十二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并在正式国歌「巩金瓯」未出前,暂成为国歌。每当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

直至1911年,清帝国正式制订了国歌「巩金瓯」。
清朝的国徽为”蟠龙”徽饰,标志是“蟠龙”的图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饰象征,代表了清朝国家象征的徽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国徽。1903年,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将牡丹定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