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革命圣地延安


革命圣地延安,它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
延安革命纪念馆——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毛泽东旧居。
周恩来旧居。
中共中央军委礼堂——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由三五九旅木工伍积禅设计,于1943年建造的。
当年军委和总部的一些大型会议、晚会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可容纳近千人。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宝塔山下的延河大桥广场上,两个青铜雕塑,一个是“妹妹送哥去参军”的场景。
另一个青铜雕塑是解放时期,老百姓给战士们送水和食物的情景,两座雕塑展现了革命圣地军民鱼水情。
延河大桥——仿照“赵州桥”而建,雄伟壮观。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屋子里面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