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八十四歲時的齊白石,北平跨車衚衕


跨車衚衕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北起太平橋大街,南至闢才衚衕。清朝時稱為車子衚衕,相傳是由於衚衕中有造車廠而得名的。 跨車衚衕原來的13號是齊白石故居,現在臨近闢才衚衕的路邊。周圍的衚衕全沒有了,齊白石故居就裸露在車水馬龍的馬路邊上,顯得非常突兀。


1926年,為了有個安靜的生活、創作環境,64歲的白石老人花2000銀元,買下高岔拉北邊跨車衚衕的院子。老人自1926年搬入此宅後便一直在此生活、繪畫直至逝世;其衰年變法後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這座小四合院裡完成的,當年這裡是文人墨客社會名流齊聚的地方,解放後周總理曾多次到此看望白石老人。
齊白石,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1870年,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1878年,拜周之美為師學習雕花木工。做木工之餘,以殘本《芥子園》為師,習花鳥、人物畫。1888年,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1889年,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得胡沁園幫助,脫離木工生活,專習繪畫,為人作肖像養家。
1894年,與王仲言等七人結“龍山詩社”,被推選為社長。後與黎松庵等結“羅山詩社”,一起吟詩、作畫、摹刻金石。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闓運為師學習詩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譜《寄園印存》,印學丁敬、黃易,規矩精密,可以亂真。
1902年,應夏午詒邀請,赴西安教畫。在西安結識樊樊山,盡觀樊所藏八大山人、金農等名家書畫。是年,其花鳥畫風一變,走上寫意畫路徑。1905年,赴廣西,遊桂林。與蔡鍔、黃興相識。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欽州,遊肇慶、端溪。冬,回湘潭。
1917年,為避土匪之擾赴北京。正趕上“張勳復辟”,匆匆去天津避難。局勢稍定,復歸北京,在琉璃廠南紙鋪掛潤格賣畫。期間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詒、郭葆生等往來甚密。並結識陳師曾、姚茫父、陳半丁等。其中與陳師曾訂交,對晚年齊白石有極大影響。是年冬,離京返湘,鄉居一年。
1919年,與胡寶珠結婚,從此定居北京。1937年,聽信長沙舒貽上算命說,用瞞天過海法,自署77歲。是年7月,北平淪陷,心情悲憤,輕易不見客。1940年,農曆正月,妻陳君春去世,撰《祭陳夫人》文。為反抗日寇及漢奸的騷擾索畫,貼出“畫不賣與官家”的告白,謝絕見客。
1944年1月,胡寶珠病故。6月,拒絕北平藝專配給用煤。1946年,抗戰結束,復又在琉璃廠掛潤格,恢復賣畫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辦畫展,200多張畫全部賣出,帶回一捆捆“法幣”,如同廢紙,竟買不到10袋麵粉。北平解放後擔任中央美院名譽教授。---【齊白石,1948年11月。攝影:傑克·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