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肺陽:溫化蒸騰,宣發輸布,暖身衛外,補肺陽解氣短乏力

“肺陽”的概念歷來討論也很少。

從古籍中看,直接用“肺陽”一詞的基本未見。所以現行教科書也不涉及它。但近年來,討論肺陽虛的文章屢有發表,論述亦較有深度,肺陽虛證是客觀存在的:肺陽虛證是否存在?不少作者從研究文獻入手,證明它自古就已被認識到了,只是表達方式不甚明確而已。

陰陽是互根的,既然承認有肺陰,就不能否認有肺陽。五臟皆有陰虛陽虛,何獨肺無陽虛呢?若無肺陽,肺陰從何而化生?《素問·湯液醪醴論》雲:“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臟陽以竭也……五陽以布,疏滌五臟,……”,明確指出了五臟皆有陽氣,自然寓肺陽在內。

《金匱要略》論肺痿時提出“肺中冷”的病機概念,並說明是“上虛不能制下”。既冷且虛,自是肺陽虛證。肺陽虛,津液不化,留伏於肺而作飲,故吐涎沫而不咳不渴。

明清以後,一些醫家逐步認識到“上焦虛寒”證的存在,如喻嘉言《醫門法律·咳嗽門》、林珮琴《類證治裁·咳嗽門》都提出對“上焦虛寒”和“肺胃虛寒”用溫肺湯治療。至近代名醫蒲輔周則直接提出“肺陽虛,則易感冒”。

肺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肺陽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過去有人認為肺陽的概念已包含在肺氣之中,但肺陽的功能與肺氣還是有區別的。

肺陽有如下主要功能:

溫化蒸騰

因陽性溫暖,固主氣化。氣化之對象,包括肺陰和津液。王德春認為,肺陽能蒸化肺陰為氣,然後推動呼吸運動。津液經肺陽溫化蒸騰,則如霧露一樣灌溉一身,然後由上而下,通調三焦水道而令下行。津液的代謝,在下靠腎陽,在中靠脾陽,在上靠肺陽。當然,推動津液代謝的不獨肺陽,還有肺氣,但兩者作用有所不同。柯新橋指出:“在宣降水液過程中,肺氣以宣降敷布為主,肺陽則以溫煦津液為主。”

宣發輸布

肺有宣發肅降的功能,以輸布水谷精微,這主要是依賴肺氣的作用。然在此處,論肺氣而忽略了肺陽,實際上肺氣的功能中已包含了肺陽的作用在內。從“氣一元論”觀點看,人身之中,無非氣而已。但從“陰陽二元論”觀點看,氣之中又可分為陰陽兩個方面。肺氣之中,應包含肺陰、肺陽,而只有肺陽,才真正具有宣散的功能。因陰陽特性相反,陰主斂降,陽主升散,而肺氣既能宣發升散,又能肅降收斂,其陰陽的分判應是明確的。在肺陽的宣發鼓舞下,津液衛氣上行至頭面,外達於肌表。

暖身衛外

陽主溫煦,在內溫養臟腑,在外溫養形體。王德春認為,人體五臟的溫煦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內溫煦本髒及其鄰近組織器官,二是對外溫煦本髒所屬組織器官。如脾陽,在內溫暖脾胃,在外溫煦肌肉;腎陽在內溫暖腎肝,在外暖及骨髓。同理,肺陽的溫煦作用,在內主要是溫養肺心胸膈,在外則溫養鼻竅皮毛。皮毛圍護人體外表,直接與環境接觸,故皮毛能否得到溫養,關係到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肺陽溫養皮毛,則皮毛功能健全,使具有抗禦外邪的能力。但是肺陽主溫暖,故主要是抗禦外來寒邪,若要抗禦溫熱之邪,還得有肺陰的協調。肺陽抗禦外邪的作用,與衛氣有些類似。但衛氣不專屬於肺,而是整體氣的一部份。柯新橋指出,衛氣的功能主要是護衛肌表,抗禦外邪,且又是通過肺的宣發到達肌表的,因此很容易與肺陽溫暖肌表抗禦外邪的作用相混。但衛氣由水谷精氣所化,除抗禦外邪外,並能司汗孔開合(調節體溫),潤澤皮毛,而肺陽乃系本髒之陽,主要只能抗禦外來寒邪。我們認為主要區別在於:衛氣是靠其自身的生理作用,在肌表直接抗禦外邪的,而肺陽則是通過溫養皮毛後,使皮毛功能健全而具有抗邪作用,二者有明顯不同的含義。然而二者也有相互作用關係,肺陽能使肺的宣發功能正常,故肺陽虛而宣發無力時,衛氣也不能溫養皮毛,此時肺陽與衛氣皆不足以抗禦外邪,而其臨床表現就相互混合在一塊了。

肺陽虧虛證的病因

過勞傷氣,久損及陽。此說明肺陽虛可在肺氣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形寒飲冷,損傷肺陽。此說明寒邪外襲,陽受陰制,使肺陽受傷;它髒陽虛,波及於肺。如心陽、脾陽及腎陽之不足,皆可導致肺陽虛。

肺陽虧虛證的病機

溫煦不足,肺系虛冷。致使氣行受阻則咳嗽、哮喘,不能暖外則畏寒、鼻流清涕等;化氣無權,大氣衰少。表現為少氣乏力,聲低語怯,脈搏空虛等;津液不化,聚而為水。或咳吐清稀痰液,或發為水腫等。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肺陽虛是客觀存在的一個重要證候,因而“肺陽”乃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概念。長期以來人們較少提及“肺陽”,只不過是因為人們習慣於把肺陽虛證描寫為“上焦虛寒”或“肺虛寒”而已。經雲“陽虛則寒”,故肺之虛寒證實質就是肺陽虛證。

不少人一步入中年,就常感到氣短乏力,尤其是患有老慢支、哮喘的人,就更為此苦惱了。其實,這都是肺氣不足惹的禍治宜:補益肺氣,主方:保元湯加五味子。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35歲以後,人體肺活量開始下降,並出現肺虛的情況。“肺氣健旺,則五臟之氣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故中年人保健應先補肺,才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而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除了季節原因,多由肺氣衰弱引起。一般而言,肺氣虛的人會出現咳嗽乏力、畏風自汗、氣短、容易感冒等症狀,治宜:益氣固表,主方:玉屏風散加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