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最像和田玉的“石頭”,我們玩玉的第一步就是認識並且準確辨認Ta

你知道嗎?中國的千年玉石史總有一位“親戚”如影隨形,這親戚從外形上與和田玉非常的像,甚至偶爾還能“客串”翡翠,所有的玉石市場都有它的身影出現,Ta是誰?Ta為何可以和玉石攀親戚?今天和玉大叔就來聊一聊。


這位親戚產量是很大的,在仿冒和田玉的時候外表還經過了“繡花枕頭”一般的整容,表面往往要打不少水蠟,看上去又油又透甚是誘人,最令人稱奇的是它本身也是半透明的白,而且還不像有機玻璃的純透,而是像玉石一樣的油脂感,原礦在斷茬的區域也不像玻璃那麼突兀,似乎還有些晶瑩的感覺,如果能帶圍巖之類的有色皮殼就更真了!


什麼,連毛孔都有?既然是“親戚”,真實的毛孔又怎麼能少呢?有毛孔那可真的是六耳獼猴裝大聖了,簡直一“毛”一樣啊!


大叔口中的這位親戚就是——石英岩,石英岩是一種常見礦物,他主要的成分是石英,佔九成以上,像我們常見的瑪瑙,玉髓,金絲玉等等這些裝飾類寶石,都屬於石英岩玉。石英岩玉其實硬度挺高的,可以達到7和翡翠差不多,而且拋光會呈現出玻璃般的光澤,質地也挺緻密,石英透光效果比較理想,往往做東西會顯出一種“假油感”,不對太懂玉的朋友殺傷力還是蠻大的。


石英是地殼數量僅次於長石的一類礦物,同時也是花崗岩的主要成分,所以產量非常的大而且還可以人工生長。石英大於85%並且通過變質作用重結晶以後會變成石英岩,顏色多以白或者奶白為主,比如雲南非常有名的黃龍玉,實際上就是黃玉髓,隱晶質結構純度很高,顏色就非常絢麗。


說遠了,今天我們主要還是聊聊石英岩模仿和田玉,一般這種“李鬼”多選擇非常白的石英岩,有許多石英岩玉表面是帶一層皮殼的,在光線下有油膩的質感,而且斷茬處也不發澀,由於晶體之間的空隙比較大,所以石英岩非常容易染色,染色拋光後甚至可以去模仿翡翠,許多旅遊區的地攤貨,大多是這種東西。


既然這麼雷同,我們又該如何分辨和田玉和石英岩呢?首先我們要明白,雖然石英岩硬度不錯,不過密度比較低,既不如和田玉也不如翡翠。石英岩密度在2.65左右,低於和田玉的2.95,更別說更硬的翡翠達到了3.3左右,所以說在同等大小的情況下,和田玉明顯掂量起來有壓手的感覺(大叔自我感覺有墜感),石英岩就感覺個頭大還比較輕。


其次呢,雖然石英岩的茬口也有油脂感,不過您仔細觀察會發現石英岩的顆粒比較粗糲,肉眼就可以明顯觀察到;而和田玉就不太一樣,在茬口同樣油潤的基礎上,顆粒感明顯小得多甚至很難肉眼可見,比較細緻,顆粒非常嚴重的和田玉往往都是低端玉,也沒有太多的市場流通和收藏價值。


對於染色的石英岩我們也有辦法判斷,我們剛才說了石英岩的晶體縫隙比較大,所以一旦染色,就可以看出顏色在其中並不是片狀均勻分佈,而是沿著晶體的邊緣,那種感覺就像奶茶中的珍珠一樣,分界很明顯。


基本上掌握了這些小細節,大家就能夠分析出這位“親戚”的本質了,買玉切勿貪小便宜,業內可有句玩笑話:“花了玉石的錢,買了酒瓶底子(玻璃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聽起來是不是很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