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最早受西学影响,淡泊自守却影响深远的一代山水画大师

最早受西学影响,淡泊自守却影响深远的一代山水画大师

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吴历—生勤奋、工诗擅画,少时学经于陈瑚、学诗于钱谦益、学琴于陈岷、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其书法宗苏东坡,画宗元人,长于大疾笔法,又善鼓琴,清洁自好,不偕于世。他具有高度的中国文化素养,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却舍其有以平世之具,甘于贫贱,淡泊自守,士林重其名行,尊称为吴高士,令人千载之下,犹仰高风。吴历师古但不偏重摹古,能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而且重于实景取材,所画气魄雄厚、皴染浑穆、叠嶂层峦、气韵深沉,不取媚于人。他用笔纯用中锋,谨严厚朴,笔触沉着,无轻飘之气。其构图新奇、结构严整、古健沉雄,具有独特的面貌。

明末清初的中国,不仅仅是朝代发生了更替,社会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着巨变: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外来文化不断输入……等等这些现象的背后都在酝酿一场巨大的变革。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西方美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场文化浪潮的号角,它们的到来给当时的中国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一场艺术领域的变革正在酝酿。在中国山水画当中,变革的开始可以追溯到一个名叫吴历的传教士身上。

吴历生活的时代正是东西方关系迅速发展的时代, 所有的文人士大夫、艺术家经历着沉重的选择与严峻的考验。作为从精神上接受天主教的吴历, 对西方艺术采取了较为谨慎且积极的态度, 他发表中西绘画异同的见解, 以各有侧重的技法, 分别在一些画中进行了尝试, 但并没有落入西洋画的陈式, 而重在精神方面的融会贯通。

明末清初, 中西文化间展开了一场广泛深刻的交流。渔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 又是江南一代著名的文人, 与诸名士相友善,自然受到其生活的人文思想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士大夫们更是深刻意识到了心学“空谈”的误国, 纷纷反思中国哲学的弊端, 寻求新的安身立命、经世济国的出路, 而吴历的老师陈瑚正是主宰这一经世实学思潮的江南代表人物。加之吴历的居所一部分当时曾为天主教堂,他与外国传教士的交往也甚是密切,因此他所受的教育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是有一定渊源的。

吴历青少年时期便开始习画, 但不得要领。后来师从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王鉴, 因此早期的绘画风格和王鉴相当接近, 大都是皴染细腻, 清秀雅致。而后王鉴把吴历介绍给了同样是当时著名画家的王时敏, 在王时敏的细心栽培下, 他下功夫遍临宋元名家真迹, 对古人技法多有涉猎。他对唐寅画风有所偏好, 且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 最终形成了自己醇厚深秀的风格。

随着渔山入教和他接触西方艺术的增多, 他的画风也有所变化,多画高山远水、层峦叠嶂, 以王蒙苍浑繁密的笔法, 干笔焦墨层层皴染。为了增加画面的浑厚深重, 他变传统阴阳向背法为西画的明暗法,甚至强调了受光面, 自创“阳面皴”, 为诸家所无。这种画法使他的画面一下厚重了许多。在景物的安排上, 他加大了西方透视的运用, 所画河流、房屋、桥梁莫不按透视原理安排, 画面在厚重的基础上又增强了深远的意味。

吴历在复杂纷呈的历史环境里, 不关注时势, 基本上隔断了个人与尘世的联系, 心路独特, 深陷于书法绘画的艺境之中, 保持了“高怀绝俗, 独往独来”的人生。论当时的名声及后世的影响, 吴历不及与他同辈的王石谷和王原祁, 论对于画艺的刻苦钻研程度与夫视绘画为生命之一部分, 他也不如二王。但是, 他的诗文书法凌轶“四王”之上, 他淡泊寡欲, 不为名利所动, 甘于贫穷的素心静修也与“四王”迥异, 至于他的天资, 绝不在“四王”之下, 甚或过之。因此, 他在绘画上的成就斐然可观, 与“四王”并驾齐驱, 便不难理解了。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