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没地儿搭台子,就在桌子上表演两人小歌舞——安康“小场子”

安康“小场子”,是一种在桌子上表演的民间小歌舞,流行于陕西省安康市。在这“方寸之地”,两个人不但要说唱,还要蹦、跺、颤、扭……

安康“小场子”,为什么要在桌子上表演呢?

“陕南山区不像平原地区,没有大片的空地搭台子,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视听,所以人们就想到了家家都有的桌子。”安康市汉剧团团长袁朝玲说。

在两尺余的桌上表演,是艺人的一种创作,同时也成为了“小场子”独特的艺术风格。

安康“小场子”,是最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是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

安康小场子

(渊源)

安康市恒口镇居民主要由明清以来的移民组成,尤其是清乾隆中期(1773年-1774年)两湖移民大量涌入,促成了恒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恒口会馆庙会文化繁盛,建于此时的会馆庙宇有十五座之多,且其中九个都建有乐楼,会馆、庵观、寺院活动四季不断,民俗、节庆活动需求巨大,

正是相对繁荣的经济和旺盛的文化需求及南北文化的交融,为“小场子”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条件。于是,在“打围鼓”(有敲击有歌唱的艺术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跳了起来,唱起了故事,演起了人物,扮妆上了八仙桌。

“小场子”形成后,到清嘉庆年间已趋成熟,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据调查,当时恒口、五里一带各种演出班社近30个,其中多数班社兼演“小场子”,盛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其后因屡遭天灾兵祸,城乡百业凋蔽,“小场子”也随之衰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是“小场子”空前兴盛的年代,艺术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有关部门派出了文艺工作者帮助艺人们进行加工整理并搬上了舞台。1954年,“小场子”艺人张广明、李志连配对参加了安康地区民间艺术会演,获得了二等奖,同年,张、李二人代表陕西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文艺会演获一等奖,并荣获奖章。

(特色)

小舞台,大技巧

“小场子”的表演必须在方桌上进行,这种老式方桌大者边长不过二尺八寸,小者只有二尺四寸。在这样的桌面上,两个人不但要说唱,还要蹦、跺、颤、扭,是十分不易的。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山区农家场地狭小的环境,照顾观众防止拥挤;另一方面如果艺人功底欠佳,技艺不高,恐怕也不会擅作此举的。

新颖活泼的小场子表演

在表演风格上,丑角以逗趣为主,表演泼辣,旦角含蓄。“小场子”艺术风格是唱词说词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动作洒脱,细腻缠绵。年节、喜庆或昔时的庙会娱人娱神都能见到它。在不到一平方米的方桌上,一丑一旦和着轻柔欢快的锣鼓伴奏,载歌载舞,或倾吐儿女恋情,或敷演故事传说,说、唱、逗、捧、蹦、跺、颤、扭,无不起落有致,绘形绘色。

“小场子”演员的服饰各地都大同小异,丑角有俊扮,也有在鼻梁处抹块“豆腐干”的丑扮,短衣便服。旦角为花旦装束,使用的道具都是右手持彩扇,左手拿手帕。而丑角的道具则是区别风格特点和师承关系的重要标志。如汉滨区流水、大河镇一带的丑角,手上的道具就是腰带,一招一式要大带;五里镇一带的丑角手持折扇,有的还持大蒲扇上场舞动。

耍草帽花的“魔术大师”

草帽子屁股垫子,热到来了当扇子,玩起小场子就圈圈子,我可以在手上挽花子

。”老艺人的顺口溜形象地说出了“小场子”的重要道具——草帽圈,“小场子”也被称为“耍草帽花的魔术”。

影响较大的当数以李志连为代表的一些丑角艺人,“小场子”的引人处在于丑角手中草帽圈在舞蹈转身的一瞬间即可变出多种花样,以此揭示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他们手拿顶镶边的草帽圈,演唱时这种草帽圈拿在手里做虚拟道具使用,舞蹈时挽成各种帽花戴在头上作为头饰起美化作用,更多的时候是挽成各种形象的帽花戴在头上,诙谐逗趣,为活跃舞台气氛塑造人物服务。几十种花样转身即变,引起观众极大兴趣和轰动,专家发表文章赞李志连为“耍草帽花的魔术大师”。

民俗活动表演

据民间艺人讲,草帽圈的变化最多可达50余个花样,有“观音帽”“双护耳”“单喇叭”“货郎帽”“和尚帽”等帽花。这些绝技,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传承)

“现在很多‘小场子’中的技艺已经逐渐消失了,就拿变帽花来说,现在的表演中很少能看到变十种以上的。”对“小场子”颇有研究的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焕龙很是担忧,“如今是传统技艺继承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展了。”

近些年无人从师学艺,明显出现断代现象,虽有些专业团体仍坚持表演,但歌唱、舞蹈、包括乐器的敲击都不如当初那么地道,无法完整地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

不仅演员断代,观众也出现了断代现象,过去“小场子”这种民间艺术几乎是人们唯一的文化生活,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而随着现在文化娱乐的多元化,各种现代艺术的冲击,“小场子”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魅力,这种双重断代,让“小场子”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2007年,“小场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康汉滨区文化局局长夏亚洲表示,“今后我们会在‘小场子’的舞蹈动作方面进行整理、录像、保存,尤其对名民间老艺人李志连草帽图的34种变法进行深入探研、创新,还要对‘小场子’中歌唱与伴奏部分进行收集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