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中国职场流行的学历鄙视链!看完让人唏嘘……

前段时间一位知乎网友爆料,自己在参加苏宁的招聘会时遭到学历鄙视:

且不论后续结果如何,这位爆料的同学想要在苏宁得到自己中意的工作机会已不可得。更加遗憾的是,这类现象在国内不止一次,不止一例。

大学生们在求职时候因为学历非“985”“211”重点大学,便遭到质疑或者直接拒绝面试机会。这类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等大型企业,企业的HR们可不管你冤不冤,只要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管你是谁,一样给你说拜拜。

中国大学每年都在扩招,每年毕业大学生成千上万,毕业求职,学历工作这些问题在中国变得越来越严重。

而所谓的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通过一次次新闻事件曝光,大企业其实早就经直接给出了答案:当然是学历重要。

环环(globaleduhuanhuan)举个例子,比如著名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在《演说家》节目中关于学历和教育的一段演讲是这么说的:

“我是真的相信

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考不上哈佛的我,是没有资格从哈佛退学的。”

随后,在谈到中国的大企业们对学历态度问题时,张雪峰这么说的:

另外一则事件,小米的前人事经理表示,他们参加招聘会时,会把985和非985的大学生简历分开放,然后离开时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就丢在桌子上等着被清理。

最后还表示,她了解到的其他大企业也都是这么做的。

这位广东同学的遭遇早已是行业内的不公开秘密,也绝对不是个案,中国大企业们对名牌大学学历的执念也早已不是新闻,并且在企业HR来看,多半还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鄙视链。

职场上的学历鄙视链

完整的鄙视链就是:国外名牌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一流名校>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高职……

这种看似不公平的鄙视链在HR看来也有几分道理。在HR们看来,越是学历优秀,毕业于名校,那么就越能证明一个人的优秀,名校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各种资源以及更为宽广的人脉关系。

非名校生在应聘时会以做过学生干部,做过学生会主席为荣,名校生们骄傲的经历更多的是到外国交流、创业项目,或者是在权威杂志发表文章。

敲黑板,小米人事经理在节目里还说了一句扎心的话:

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不用手边的资源(985大学生)而去了解你(非985大学生),并且把机会给你(非985大学生)呢?

从小米的论调里可以轻松得出结论,在hr看来,我的时间宝贵没工夫测试你的能力,高学历就是通行证,名校生就是香饽饽。

简而言之,学历是证明能力的第一步。

抱怨不公平而不行动,你就是废物

很多人在鼓吹学历无用论,甚至是鼓吹读书无用论,无外乎举出来某个朋友,某个亲戚家的孩子早早地下学,一步步在社会上打拼终有所成。

或者搬出一些知名成功人士的例子来洗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大二选择辍学,乔布斯中学时就选择辍学却创立了苹果公司,最终影响了全世界,中国著名作家韩寒中学时候退学,但是韩寒却功成名就。

但是他们没说的是:所有这些辍学并取得成功的人都在不同场合表示,千万不要效仿他们,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扎克伯格或者是作家、导演韩寒都认为,顺利地考取大学,获得学位才是最可靠的成功之路。

他们都站在学历鄙视链的顶端,他们拥有让外人羡慕的高学历,但是他们仍然在努力突破,这就是所谓的“那些比你强还比你努力的人”。

所有的抱怨和所谓高学历无用论调,怕是一些人用来自我安慰和抱怨人生的托词罢了。

诚然,没有学历,甚至是读书很少的人也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有几个呢?在统计学上的幸存者偏差被拿来无限放大?

并且他们要付出的努力有多少?他们在今日功成名就时吃过的苦外人又从何得知?

有句俗话讲: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

与其天天抱怨,跟风抨击不公,倒不如现在就立刻行动起来,拿不到大企业的工作机会,还可以选择更多的成长途径,社会公平的另一层含义是这个社会给了更多的上升渠道,并不是只有一条大路能够通向罗马,

不要说你因为学历付出更多努力,那些高学历的人依然在奋进。

在学历上被卡,那就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不在介意学历那就去做更多的试炼,凡有所作必有所得。

我们始终能在生活中看到那些依然不忘读书,工作之余坚持考取更高学历的人。

而你要做的是努力,从现在开始,现在。

比如多学一门外语,多拥有一个证书。环球教育是你通往外面世界的捷径,从1997年,不变的初心,用20年定义专业,专业做雅思,用心做教育。

快来提升自己吧~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环球教育可能是你见过的最走心的公众号了

关注一分钟,知识涨不停

关注微博立刻拥有

@上海环球雅思培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