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醫學實驗室管理祕籍,檢驗人看過來

隨著檢驗技術自動化和檢驗方法標準化的不斷進步,我國醫學檢驗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的同時,臨床與患者對檢測質量與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如何突破現有實驗室工作效率瓶頸,建立更科學化、系統化的實驗室管理體系正成為檢驗界關注的焦點。

近日,由羅氏診斷攜手擀霸國際諮詢集團為實驗室管理者量身定製的“精益大師班”在廣州正式開班,這是業內首個引入專業諮詢團隊的精益管理培訓項目。2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學實驗室管理者共聚一堂,圍繞實驗室精益管理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深入探討和模擬實踐。2018年度第二場“精益大師班”預計今年9月在西安舉行。

借鑑精益管理理念 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

“精益管理”理念源於工業生產,這一革命性的生產理念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資源投入”為目標,同時追求“零誤差”的完美歷程。“精益”與醫學實驗室對“質量”、“速度”、“成本”的不懈追求不謀而合,其理念已在國內外檢驗醫學領域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為不同類型的醫學實驗室帶來全方位的改善。

“精益管理”旨在通過識別和消除所有無增值性步驟、提高工作效率並簡化整個流程。數據顯示,70%-94%的樣本週轉時間(TAT)都浪費在了樣本的閒置1。通過將精益管理理念和工具運用到實驗室管理中,能夠幫助實驗室管理人員發現操作過程中的無增值性步驟,優化檢測流程,提供更及時、高質的檢測服務,從而提高臨床和患者的滿意度。

大師班上,廣東省中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黃憲章教授分享了其醫院實驗室在精益管理上的經驗:“在一項院內滿意度調查中,我們發現報告速度、樣本管理和設施物流是臨床科室反饋最集中的三個方面,亟待改善。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啟動了實驗室精益管理項目,包括引入羅氏診斷CCM實驗室自動化解決方案及IT智能系統,對實驗室流程進行再造和5S(整理、整頓、清掃、標化和素養)可視化處理,積極開展全科室員工的專題培訓等。經過這5年多的努力,實驗室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臨床滿意度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圖為廣東省中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黃憲章教授

轉變管理者思維 提升一線人員生產力

“精益管理”是一個全員參與的管理活動,管理者需要通過人員的融入和流程優化帶來持續的成功。在精益管理中,若只是單純地關注削減支出而不是降低成本,最終將引發員工不滿、品質下降等潛在風險。對此,管理者必須轉變管理思維,將員工視為項目實踐的受益者,而非簡單的行政指令執行者,關注一線員工對其自身成長與價值實現的需求。同時,鼓勵從員工角度識別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開放性溝通平臺,有助於群策群力,實現多贏的實驗室管理成果。

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的侯鐵英主任表示:“在運用精益管理理念和工具的過程中,管理者和員工的執行力都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調動一線人員的能動性與榮譽感,自下而上地認可精益管理的價值,才能獲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建立長效機制 持續推進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優化和改善的過程。如果通過一段時間的改善後,檢測效率的提升遇到新的瓶頸,那就需要重新規劃和調整。“實施了三輪精益管理後,能明顯發現實驗室效率提升、浪費減少、差錯率降低,但若缺乏有效監督,那些問題又會‘死灰復燃’。”黃憲章教授指出,“結合實際,因時因地制宜,建立長效機制,讓‘精益’成為習慣,才能真正幫助實驗室不斷向高效、零缺陷檢驗邁進。”

2011年,羅氏診斷率先成立了業內首個精益管理項目團隊,為實驗室提供以“精益”為前提的、定製化整體解決方案,如運用六西格瑪質控工具以及 IT技術自動記錄質控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把握全程檢驗質量;通過不斷分析優化、以合理的時間分配降低等待環節的時間損耗等方式,逐步縮短TAT等,幫助實驗室實現可持續的精益管理,工作環境更科學化、人性化。

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李琦副主任表示:“參加專業化的精益管理培訓課程,讓我對精益管理理念有更全面、系統的瞭解。大師班上討論的課題、同行的經驗分享與實際操作中碰到的難題吻合度非常高,對制定實驗室精益管理實施計劃非常有幫助,相信通過實驗室的每位員工精益求精、持之以恆的努力,可以為臨床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精益醫院》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二版 第1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