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波洛克:颜料挥洒间 为何他成为美国艺术的代表?

“看他作画,大概会像在电视里看《动物世界》,波洛克在撕,在咬,在吼,在叫,在吞,在咽。什么都像,就不像画画… …”。

但当少年波洛克拿起画笔时,他却像个笑话。

这位在未来被写入艺术史,成为美国艺术代表的大师,只能愁眉苦脸的对着素描本,看着扭曲的轮廓发愁。看看他周围:有天赋的学生们完成了一副又一副作品,面带微笑的等待着老师们的嘉奖,而毫不掩饰对这失败者的轻蔑。艺术的路着实难走,年轻的波洛克不断被退学,因为糟糕的写实绘画技巧得不到大家认可,他知道自己是个天才、也知道自己可以用绘画来表达什么,但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年的他,不断地与同学冲突、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却又极度自负。

波洛克早期作品

“一个人生活中的所谓幸福对我来说是见他妈的鬼,假如我能对我自己和生活看到某种结果,我会去努力的。我脑子里会旋转着各种幻想,持续两个星期,然后就销声匿迹了。我读得越多,想得越多,我就越是觉得事物一片黑暗。”

——波洛克写给哥哥的信

《1948年第5号》

2006年,纸醉金迷的纽约城,一场拍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波洛克绝无可能想到,自己的作品《1948年第5号》将成为主角,在此以1亿4千万美金的价格成交,占据拍卖价最高纪录的桂冠近10年之久。

某种意义上,波洛克太像是那个时代美国艺术的化身了,脱胎于欧洲,但始终没有找到根植于自身文化的代表。已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利坚,向世界输出着美国精神、美国文化,又怎能再对欧洲艺术亦步亦趋的模仿呢?

早在1837年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中就预言道“我们依赖旁人的日子,师从他国的长期学徒时代即将结束,我们对欧洲的优雅歌词听得太久了,我们将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进行创作,我们将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

可前人千年的传统、规范又怎能轻易击碎?于是美国本土虽有哈德逊河画派,但始终处于欧洲人的鄙视链下方,如同学习写实绘画技巧而不得其门的波洛克。

最终,他与他的国家如同顿悟一般,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绘画为什么需要画框呢?为什么只能局限于一隅呢?无需在意前人的条条框框,自由本身也将是艺术的一部分,现代派传统的形与色的追求已和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不相一致。

波洛克说:“我觉得,现代绘画无法用从文艺复兴或者其他过去任何的文化传统那里继承下来的形式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飞机、原子弹、广播电台等等。

仿佛是透过画纸将颜料洒在观众脸上,于是关于波洛克是如何发现滴画的,坊间故事数不胜数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人说他是不小心把颜料调太稀,有人说是愤怒之下,丢出的画笔。也有人说是他把颜料桶踢翻。但实际上,按照波洛克的艺术脉络,形成这样的画风是水到渠成的事,他更像是在用画笔、画布挥洒自己的情感。

滴画开始于1947年后,他开始放弃画架,把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上,用钻有小孔的盒子、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稀薄的颜料借助喷雾器;作画时更像是在跳舞,四处走动,而令整幅画视点消失,使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以行动与无意识来作画,从而创作出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画面上线条纵横曲扭,色彩变幻无常。

画面本身更像是他观念的表达:他与他的国家一同反叛,并不接受欧洲人高高在上,强加于美国的传统美学观念。而是主张作品的“未完成”形态,追求表现的自由性和自主性。把即兴之举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这个没有具体形象和内容的画面,却给观众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直觉刺激,观者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去体味其中的奥秘。

也正是因此,他的画作命名大多以无意义的数字代替,抛弃文本,以避免人们对其画面过多的想象。

他生来就显得与众不同,以致当地报纸给予特别报道:

“1912年1月28日,本镇里罗伊夫妇在星期天喜添贵子。小家伙在出生时体重达12.25磅,是这个幸福家庭的第五个儿子。”

幸福家庭?并不,一年内,他的父母相继离世,被邻居勒罗伊收养。勒罗伊本是一农夫,后为政府做土地测量员,波洛克在青年时期跟随父亲测量的路上,受到了美国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并在其后的艺术创作中加入了很多印第安符号进其中。

而酗酒这一恶习伴随了他终生,以致26岁时便不得不接受荣格心理治疗法,使得他开始接触无意识这一超现实主义概念,并在这期间的画面中融汇。

他为何接受戒酒治疗?因为这个浪子遇见了令他回头的李·克拉斯纳。这对于波洛克的一生而言,可谓是最大的转折。不再酗酒的他,开始为著名的佩吉·古根海姆作画,并成功引起了评论家们的注意。

三十年代中期,墨西哥壁画中原始宗教的神秘感和强烈的主观感情抒发对波洛克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开始用艺术来表达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传统的框架画布已无法满足,他开始在选用画笔之外的全新材料与形式作为自己的工具。棍棒、铲子、刀、在画面上自由流动的色彩,波洛克创作出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全新画面。

直至50年代,那是他最辉煌的时刻。他办展,被大众所接受,美国人喜欢这种源于美国本土的艺术。甚至联邦调查局也分一杯羹,他们以资金秘密支持这种美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在世界各地办展,以加强美国的文化输出,与苏联人对抗。

波洛克的墓碑

但反传统是他成功的源泉,一旦他自己本身成为后世效仿的传统,成为他所抵抗的权威,这只会一次次把他推向痛苦。

1956年,他在酒醉中因车祸身亡,44岁,这个本该是艺术创作最巅峰的年龄。

车中,他幸存的情人说,"那是个浪漫的死法,若他没遇上我而死于那场车祸,他会老死并有一个肿大的肝,这并不如与情人惨死于车中那般浪漫。"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