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雷诺阿:温柔的光影 永恒的美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来到19世纪,法国巴黎,“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与前人相比,报纸,电报,电话加快了信息的交换,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野蛮发展。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大量新兴的休闲娱乐活动,咖啡厅、夜总会开始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都被印象派画家当作生命的一瞬,生动的记录下来。

《红磨坊街的舞会》,就是这样的一瞬间。

整副画充满了快乐、温馨的氛围。聊天、跳舞、喝酒,每个人的快乐都好像将要从画面中喷涌而出,直抵观者心中。艺术家松散的笔触将阳光、颜色融合在一起,巧妙的模糊了形体的边界,使得画面灵动而充满张力,将观众带回那1876年巴黎街头的一瞬。在这里,古典艺术所追求的永恒与肃穆,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每个人身边的瞬间与无常。

但这一瞬间并不只有单纯的快乐。

如果你对历史格外敏感,19世纪70年代,正是巴黎公社革命之际,红磨坊所在的蒙马特高地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圣地”,这令其后,画中这样的街头舞厅统统被关闭。而红磨坊也从此毁誉参半,不同立场的人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中国,红磨坊这个名字既是“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一位艺术家,因为常常在塞纳河畔写生,险些被巴黎公社的社员当做外国的间谍丢进河中。

◆《克劳德·莫奈在他的庭院中写生》1873, Wadsworth Atheneum, Hartford, Connecticut

他便是《红磨坊街舞会》的作者,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画如其人,即便是差点被丢进河中,他也没有将艺术诠释的苦大仇深。

他只是想记录下每个人的美与快乐。

“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雷诺阿

当我们提起雷诺阿时,一个标签即迎面而来:印象主义大师,然而对于19世纪末那段令艺术走向现代的历史而言,一句印象派大师显然不足以概括了这些人生命的全部经历。实际上,对于艺术的前进,每个人都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贡献与侧重点,甚至他们本人对于印象派这一身份的态度也在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

◆《莫奈像》 雷诺阿

在印象派画家探索光与色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他们各自最为精彩的作品划分,莫奈和西斯莱是“水的画家”,塞尚和毕沙罗是“大地的画家”,那么,雷诺阿和德加则是“人物风俗画家”。但与德加带有距离感的、更加接近古典主义的创作不同,在雷诺阿的画中,更加侧重人们的情感表达,如同他画中的阳光一般,温暖而快乐。

1841年2月25日,雷诺阿出生在法国中南部城市利莫日的一个穷裁缝家中,父亲老实本分,连带着小雷诺阿也因为谦和的本性而被称为“软木塞”。三岁时,父亲为了生活举家迁往巴黎,但这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13岁那年,因为生活,雷诺阿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他选择了在一家陶瓷厂内当画工,并为窗帘创作装饰,彼时的雷诺阿,即便是在机械、枯燥的陶瓷工艺画上,也显露出不俗的绘画天赋。但在他的少年时期,却最为喜爱歌唱,只因钱的问题,不得不停止音乐课。

◆《包厢》 雷诺阿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机器的崛起让很多工人被迫失业。陶瓷工厂也不例外,这位大艺术家被机器夺去了饭碗,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62年,已经24岁的雷诺阿,经母亲建议,开始在古典主义画家格莱尔的画室学习绘画,格莱尔曾这样评价他“雷诺阿是个优秀的学生,他在做画中寻求乐趣”。这也是雷诺阿生命的转折点,这段学习经历即为他的绘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也令他结识了莫奈、西斯莱、巴齐耶这些未来的印象派画家。

那么,雷诺阿是怎样走上印象派绘画之路的呢?

◆《弹钢琴的女子》 雷诺阿

彼时的巴黎,学院派占据话语权、浪漫主义方兴未艾,因此雷诺阿的早期绘画受到德拉科洛瓦的影响,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而到了60年代,又先后受到库尔贝和马奈的影响,如下图中的《狩猎中的戴安娜》。正是在这一时期,一次偶然的写生中,他结识了巴比松画派的纳西斯·迪亚兹。

◆《狩猎中的戴安娜》 1867,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巴比松画派,因法国巴黎郊外枫丹白露森林入口的一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庄而得名,其中聚集了大批不愿因循守旧,反抗酱油色绘画的艺术家,与僵化的学院派在画室内臆想自然不同,他们主张走到室外去探索自然光线下的景物,可谓是印象派绘画的前奏。也因此,迪亚兹对他的评价是,:“画的很好,你很有才华,可是你为什么画的那么黑呢”迪亚兹告诉他说:“即使是树叶的影子里也有光的存在……”。这令雷诺阿茅塞顿开,不再在传统中挣扎,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从1869年起,他开始与莫奈一起在塞纳河畔写生,但相比较莫奈的追求真正的外光自然色,雷诺阿更加侧重以色彩来表达情感,那些光线照射下的人物令他感到痴迷。而这一时期,也是他最为贫穷的时候,甚至连颜料都买不起,需要靠穷画家的朋友们相互支援。

雷诺阿的作品题材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阳光、女人、鲜花、儿童。但起初,评论界却对此广为嘲讽。1875年他创作的《阳光下的裸女》,大胆的表现了光影之下,女性肌肤上微妙的色彩变化,却被《费加罗报》讽刺为,“一堆彻底腐烂了的绿色、紫色斑点的烂肉。”

◆《米勒小姐像》 雷诺阿

但这也只是一时的痛苦了,随着19世纪70年代印象派绘画的勃兴,雷诺阿的绘画逐渐被收藏家所认可,经由介绍,他接到了许多中产阶级和社会名流的肖像画订单,这为他解了燃眉之急,当生计无忧后,雷诺阿的创作也更为自由,那些闪耀着光芒的女性肌肤美感与快乐氛围的作品,令他成为一时有名的肖像画家。


◆《缝纫中的丽萨》, 1866, Dallas Museum of Art

但就在印象派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开始对其产生了怀疑,雷诺阿曾回忆道:“在 1883 年,我感到印象画派已经穷途末路,无论是油画还是素描,我都认为表现缺乏新意,总而言之,对于我来说,印象画派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了。”

◆《阳光下的女人体》 1875, Musée d'Orsay, Paris

这一时期,成为雷诺阿对艺术之路的反思。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古典,1881年起,他接连访问埃尔及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地。阿尔及利亚火热的色彩、意大利肃穆的古典艺术、西班牙的戈雅和委拉斯凯兹的作品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甚至对自己的艺术之路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既不懂色彩亦不懂素描”,这令他在回国后改弦易辙,开始师法古典主义大师,尤其是安格尔的绘画,但这也为他带来了批评,认为他在晚年时期的作品失去了他标志性的光与色,而再次强调形体是一种“倒退”。

◆《游艇上的午餐》1880–1881

但无论如何,他的人物画,在结合了印象派的光与色后,都堪称是一种“奇迹”。他用一生,来竭力描绘他认为最美好、最迷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