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土高原上的江南园林:68岁双胞胎兄弟48年种4百亩山林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一对68岁的双胞胎兄弟,用48年种了一片山林。在剁开一粒土、两半都喊渴的黄土高原上,能坐拥一片满沟满屲的绿和一座山景园林的庭院,是两兄弟用了48年的时间一棵树一棵树“种”出来的。黄土高原过去遍地是荒山秃岭。许志强兄弟的家乡也一样。不下雨便罢,一下便成水灾。


在老人的记忆里,房前屋后到处是水从山上冲下来形成的“窟圈”。一下大雨,家紧挨着的土崖就会被雨水冲陷,“窟圈”越冲越大,山水卷着泥汤漫进院子,雨过天晴只留下一层没膝的烂泥。1968年的一场大雨,许志强媳妇担水时滑进“窟圈”,差点没命。
从空中俯瞰,老许兄弟家被几百亩青松翠柏包裹,一座白色亭子点缀其间。亭子后是一座木结构大房子,房檐上有木雕的龙兽。占地两亩多的院子一入门,一条干净的砖铺小甬道两边,两排松树苍然挺立。由甬道进入院子,别有天地:带着月亮门的矮墙隔出新旧两个院落,翠竹、松树、柏树高大浓翠,桃树、海棠、梨树一挨春天便繁花满树。

再这样下去,要不上十几年,不但先人留下的庄子会被冲走,就是命随时也可能被窟圈要了。”许志强当时从电影上看到栽树能防止水土流失,便暗暗下了一个决心:用树根把这片山上的黄土“串”住!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干旱加上土质涵不住养分,当地老话说,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都费劲。老许兄弟头一年种下去的几亩树苗遇上干旱,全军覆没。
几年过去,境况没有改变,栽上的树苗要么旱死,要么被水冲走。时间长了,兄弟俩慢慢发现,树苗之所以不耐旱、易冲走,是因为栽到了山坡上。他们把被水连根拔起的树摆成一个大格子的形状,淤积起一片地,再在上面栽树,成了!种树要花钱,为了这事,许志强兄弟俩没少和各自的媳妇“耍心眼”。
包产到户那年,许志强家里卖了一匹马驹得了700元,媳妇让他存起来准备盖房用,谁知老许掉头就从60公里外的林业站拉了三拖拉机树苗回家。家里人都憋着气没人愿意跟他种,许志强就自己种。碰巧天下雨,700颗树全活了。林业站的老站长得知这消息专门跑来,看着使劲抽枝拔叶的树苗说“以后站里的苗子便宜给你”。

吃够了“黄色”满山的苦,老哥俩心底对绿色有一份偏执,种的树全是常绿树种。有句话说得对,如果坚持下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连南方的橘子树、佛手、无花果等兄弟俩也全种上了,一开始连林业站的技术人员都不看好,谁知在老兄弟手里养了一段时间,这些树竟然适应了这里的土质和环境,不但郁郁葱葱,还开花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南京林业大学读书的孙女许童玲每次学校放假坐火车在定西下车后,感觉回到了黄土高原,满目苍凉,但车拐进家里那个山坳坳,许童玲感觉又回到了江南。“家里树特别多,和南方特别像”。48年、400亩山林,许志强和哥哥每天就是这样爬高窜低。光阴流转,山林越来越绿,老哥俩却由一对壮小伙变成了花甲老人。但许童玲却说,大爷爷和爷爷一辈子爱树、种树,已经“天人合一”了,看上去是老人,心里却藏了个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