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那些走进荒野的人——《荒野生存》读书笔记(下)

4

无名之辈埃弗里特

埃弗里特1914年生于加州的奥克兰,是克里斯托弗和斯特拉·詹埃斯的小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克里斯托弗毕业于哈弗神学院,是位诗人、哲学家及基督教一神派牧师,他的职业则是加利福尼亚州刑事系统的官员。

在洛杉矶,埃弗里特上了奥蒂斯艺术学校和好莱坞高中。16岁时,他开始首次的单独远征。1930年的夏天他搭便车艰难地游历优胜美地和大南方岬,最后来到了卡梅尔。

夏末,埃弗里特回家,停留到他在1931年1月拿到了高中文凭;不到一个月,他又再次出发。这次还是独自踏上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峡谷地区,当时这些地区就和现在的阿拉斯加一样,荒无人烟,充满神秘。埃弗里特流星般短暂的一生都是在这样的旅途上度过,期间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不愉快的短暂停留(读了一学期就退学,令父亲非常失望),两次回家探望父母并待了较长时间,以及在旧金山度过了一个冬季——在那儿,他潜入了多萝西。兰格、阿瑟。亚当斯(AnselAdams)和画家梅纳。狄克森(Maynard Dixon)的公司。在路上,他只带了很少的钱,背着背包,地为席,天为被。

他故意处罚自己的身体、考验自己的耐心、测试自己的毅力。他故意前往印第安人和前辈警告他不要去的小径。他登上悬崖,不只一次让自己悬在岩锥和边缘之间。他从水潭边、峡谷底和纳瓦霍山上的帐篷中,给家人和朋友们写了热情激昂、洋洋洒洒的长信,信中抨击文明的千篇一律,颂扬自己对世界所发的不成熟牢骚。读着这些信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为埃弗里特对自然的渴望,以及他对沿途所经乡野的热情而动容。

从埃弗里特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和麦坎德利斯神秘的相似之处;以下是其中的摘录:

最近我越来越渴望永远做荒野里孤独的流浪者。天知道这些小径多么吸引我;笔墨无法形容那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我一直不喜欢一般人所过的人生,而总希望能够活得更丰富多彩。

在今年的漂泊中,我拥有比以往更多、更刺激的冒险经历。壮观的荒野,未开化的广阔荒原,受侵蚀而消失的台地,从朱红色沙漠中冒出的蓝色山脉,底部宽仅1.5米、深达数十米的峡谷,在不知名峡谷中咆哮的倾盆大雨,数百间已荒废百年的悬崖民居。

埃弗里特在最后一封信中,也毫不在乎地向他哥哥坦承:好几次我绝处逢生地逃过响尾蛇和碎石壁。最近的一次是卓拉泰洛(他的驴子)惊扰了野蜂群,差点要了我的命,蜂蜇后大概三四天,我的眼睛才能睁开,双手才恢复功能。

他两度在柔软的纳瓦霍沙石上刻下内莫(Nemo)这个名字——也就是拉丁文“无名小卒”的意思,从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他仅20岁。

5

爱尔兰修道士

埃弗里特与众不同。他和麦坎德利斯两人都尝试着追求他们的梦想。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因为他们尝试过,而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做。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多年之前,在遥远地方,就有类似的事情。通过了解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对我们理解埃弗里特和麦坎德利斯有帮助。在冰岛的东南海岸,有一个叫做帕波斯(Papos)的低矮障壁岛。

岛上草木不生,到处都是岩石,从北大西洋不断吹来强劲的风。岛名原子首批定居于此,被称为“帕帕”(papar)的爱尔兰修道士,他们现在已销声匿迹。

早在公元五六世纪,这些修道士就从爱尔兰航行到此地。他们乘坐柳条和兽皮制成的小船,渡过了世界上最凶险的海洋,却不知道自己就算能安全渡海,又能在海的那端找到什么。

这些修道士冒着生命危险——的确也有许多人丧生——并不是为了财富、荣耀,也不是为任何暴君去发现新大陆。

一如诺贝尔奖得主、伟大的北极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所指出的:“这些非凡的航行,主要是为了发现人迹罕至的地方,好让这些隐士们能够有一个宁静的居住地,不受世俗纷争、诱惑的烦扰。”

公元9世纪,当第一批为数不多的挪威人出现在冰岛海岸上时,这些修道士就觉得这个地方开始变拥挤了——虽然它依然人烟稀少,但修道士还是上了小船,驶向格陵兰岛。只为了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精神上的渴望,他们进入了暴风雨咆哮的大海,一直往西驶向这个已知世界的边界。

读这些修道士的故事,你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勇气、不顾一切的率性天真以及急切的渴望所打动。

6

臭名昭著的富兰克林爵士

富兰克林爵士(Sir John Franklin)是19世纪英国的海军军官,他的虚伪和傲慢造成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40人的死亡。

1819年.英国海军总部指派富兰克林率领探险队前往加拿大西北部的荒野。离开英国两年后,冬季时,他们在一片被称做“贫瘠地”的辽阔荒芜的苔原地带缓缓前进,这个名称现在仍被沿用。

他们的食物没有了,猎物又稀少,富兰克林和队员们只好以石头上刮下来的地衣、烧焦的鹿皮、动物的骨头、自己靴子的皮为生,最后他们竟然吃伙伴的肉。

在这次残酷的探险结束之前,至少有两人已经被杀害被吃,嫌疑犯立即被处决,另有八人也因疾病和饥饿而死亡。富兰克林自己则在濒死边缘挣扎,幸而最终和其他幸存者一起被一群混血儿所救。

富兰克林是一位和善的维多利亚绅士,但据说顽固且无能,有着般的天真想法,不屑学习在荒野中生存的必备技巧。他作为北极探险的领导人,事先并没有充分准备。但回到英国后,他却以“吃靴子的人”名声大噪——这个绰号意味着敬畏之情而非蔑视。他受到英雄般的礼遇,海军上将提升他为上尉,有人慷慨解囊请他写下这次探险历程。

1825年,他受命再度赴北极探险。

这次进行得相对顺利。但在 1845年,富兰克林希望能找到传说中的西北通道,于是第三次来到北极。

这一次,他和他率领的128名队员从此杳无音讯。

后来根据40余名奉命去寻找他们的探险队员最后找到的证据显示,他们全军覆没,因坏血并饥饿无法形容的痛苦折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