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米芾的《自敘帖》暴露了學書法的一些祕密

米芾(fú ˊ)(1051年-1107年),北宋書畫家。初名黻(fú ˊ),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鑑定家、畫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

虛,振迅天真,出於

意外。所以古人書

各各不同,若一一

相似,則奴書也。其

次要得筆,謂骨

筋、皮肉、脂澤、

風神皆全,猶如一佳

士也。又筆筆不同,三字

三畫異;故作異。

重輕不同,出於

天真,自然異。又,

書非以使毫,使毫

行墨而已。其渾

然天成,如蓴絲是

也。

又得筆,則

雖細為髭發亦圓 ;

不得筆,雖粗如

椽亦偏。此雖心得

亦可學,入學之理在

作字,必懸手,鋒抵

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餘初學先寫壁,

顏七八歲也,字至

大一幅,寫簡不成。

見柳而慕緊結,乃

學柳《金剛經》,久之,知

出於歐,乃學歐。久之,

如印板排算,乃慕

褚而學最久。又慕段

季轉折肥美,八面

皆全。久之,覺段全繹

展《蘭亭》,遂並看《法

帖》,入晉魏平淡,棄

鍾方而師師宜官,

《劉寬碑》是也。篆

便愛《咀楚》、《石鼓文》。

又悟竹簡以竹

聿行漆,而鼎銘

妙古老焉。其書

壁以沈傳師為

主,小字,大不取也!大

不取也!

從米芾的這段學書經歷自敘,我們可以得出他學書的以下秘密:

第一、執筆輕,手心虛,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書寫靈活,有意外之趣。(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

第二、學書觀念:不復制古人,不做古人書奴,因為“古人各各不同”。

第三、要懂用筆筆法,字跡要“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

第四、用筆點畫有意追求變化,即使是“三”字的三橫畫也要有變化,輕重變化要自然;要把有意的變化處理的很自然,追求渾然天成之美,不然就顯得很做作。這是一個學書的難點。

第五、中鋒用筆,細如髮絲亦圓。

第六、懸腕作書,筆鋒要抵住紙面,這又是一個難點要點。

第七、學書順序:

學書由沈傳師開始到顏真卿、到柳公權;沈傳師筆跡瘦,後改學顏,補點畫枯瘦的不足,後又改學柳公權,彌補結字鬆散的不足,後又改學歐陽詢的原因是不滿足於僅僅學習柳公權,而是向柳書的老師歐體學習,追溯柳公權書法的由來。米芾學歐書時間長了以後,發現了學歐陽詢出現了過於工整呆板的弊病,又改學褚遂良的用筆結字變化多端以補不足,他對褚遂良學的最久。

又學習段季展轉折肥美、用筆八面具備的優點,從段季展又上溯學王羲之《蘭亭序》,並把學習範圍擴展到歷代法帖,學習魏晉書法的平淡天真,並上溯學習師宜官等人的漢隸,學習《咀楚》、《石鼓文》等大篆,並學習簡書。

學書順序隱含的學書要訣是:從懸腕楷書大字開始,轉益多師,汲取老師的優點,並及時糾偏;為了超越老師,追根溯源,向老師的老師學習。由專到博,從近代上溯到篆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