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尼泊尔穷人生存法则:孩子常年在烧尸庙游走,每天期盼着有人死去


伯舒伯蒂纳特神庙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神庙,俗称“烧尸庙”,大约修建于公元400年,是尼泊尔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 。


1600多年来,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来到“烧尸庙”,朝拜他们心中伟大的湿婆神。
而同时,一代代尼泊尔人也在这里告别人世,在庙前河畔的一堆堆火焰上化作缕缕青烟,其独特的露天火葬,令不少游客感到惊讶、震感和纠结。
在“烧尸庙”圣河巴格马蒂河的岸边有着多座火葬台,以大桥为界,上游为富人和贵族所用,下游才属于普通的老百姓。
“烧尸台”非常繁忙,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就碰到了两个贵族和四个老百姓的火葬仪式,所以不论你何时来此都会观看到这一“奇观”。
在尼泊尔到目前为止各种奴隶阶层等级制度或多或少仍存在,贵族和老百姓的火葬仪式也大相径庭。
附近 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每天在火葬场旁等待着尸体被焚烧。他们每天出现在火葬仪式现场,当火葬仪式结束后他们立刻冲上前捡仪式中晒落的钱币、首饰。
火葬仪式后逝者的家人会将遗体放在紧靠河边的平台上由四根原木搭的架子上焚烧,三个小时后灰烬连同木头一起被推到河里,随水而逝。这时候这些小孩子会推着木板车或者棺材,在飘满各色裹尸布的河里打捞河中未烧尽的木材。贫穷让这里的一系列事件成为了一种普通的常见现象,而这里也成为了大多数贫穷人口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