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培养最受欢迎的职场人才,要从孩子开始!

目前,最受欢迎的人才能力中,除了我们聊过的高情商(具体请看5月11日文章

拥有高情商,你的孩子不一样!外,乐观、自省、抗挫折能力都是企业非常重视的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

五步循环法,培养五种特质

虽然,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都不同,每个人的境遇和遗传因素也不同,但“乐观”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人格品质。所谓乐观,应该是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对自己有信心,即使身在逆境,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能够在当下做些什么来改变状况。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指出,乐观的儿童到成年以后极少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而且在儿童期养成的乐观性格与成年后的幸福感也高度相关。

他还认为,虽然乐观的性格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父母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

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也认为幸福是可以感受和创造的,并且总结了“五步循环法”:

第一步:联结——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第二步:玩耍——忘我游戏,体验“心流”境界;

第三步:练习——不断练习提升技能和抗挫折能力,并将规则内化;

第四步:精通——努力后的收获喜悦,提高自尊自信,提高领导能力和自主精神,培养出坚强的毅力;

第五步:认同——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肯定,进一步强化把事情做好的信念,同时不断增强正面看法。

通过上面的“五步循环法”,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五种特质:

一是提高自尊水平。自尊水平并非是仅仅通过赞扬就能提高的,而是“精通”(第四步)的结果,当孩子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后,他的自尊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二是培养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最持久的内驱力不是信念系统,而是联结感,也就是说,说教并不能从根源上引发孩子的道德行为。对于某个团体产生联结感的孩子,他会因为不想伤害群体而去做对团体有利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群体中有尊严、有价值的一员。

三是积极应对逆境。苦难从生活中来,解决困难的能力也是从生活中学到,应对逆境的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感受”,即一种“我能行”的勇气和力量。同时,要坚信自己绝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与家人、与朋友及外界群体的联结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也是应对逆境的重要支持力量。

四是创造快乐。联结(第一步)保证了整个系统的运作,玩耍(第二步)是关键的一步,练习、精通和认同则巩固了孩子学到的能力。经历了上述的五个步骤后,孩子自然就能够创造快乐。

五是培养内驱力、找到自我。越少依赖外在的激励方式,孩子越容易达到内在的自我体验,也会更快乐。所以,当孩子经历五个步骤之后,他不会因为害怕被惩罚、想要奖励或者外界好评而做事,而是会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去选择,成功之后得到自我激励,进而认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并为之不懈努力。

为什么自省很重要?

自省,是通过自我意识,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即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自省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自省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论语·学而》中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自省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前者主要是对结果做因果关系的判断,而后者则表现为对结果的行为反应。如果是成功结果,个体是自我满意的;如果是失败结果,个体就会调整实施策略,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所以,有自省能力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是有毅力、个性独立、有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有自己坚守的原则和价值观的状态。所以,即使他们不一定有着显赫的背景和耀眼的学历,但是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觉察,有助于发现不足,实现不断的自我提升。这也是“自省”这种人格特质的可贵之处。

如何培养自省能力?

一是培养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判断的准确性。

自我判断包括对自己的评价和归因分析两个过程,前者是指对于目前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以及对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后者是指对造成既定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较差的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

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从小家长就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正面引导孩子去探索,对于一切疑问始终保有探究的精神,而不是代替决定,直接告知答案。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家长有所欠缺的地方。

因为很多家长内心焦虑,将孩子的多次“试错”行为看成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举动,宁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以试图让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显得更优秀、更机灵、学东西更迅速,却忘记了这种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损害的是孩子们宝贵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是培养内在动机。动机,是一个人做事情最基本的动力,内在动机的产生,相对于外在动机会更持久地引导行为。能够影响到内在动机的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任务价值、兴趣、归因倾向和合适的目标制定等。

以自主学习为例,“自我效能感”反应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任务价值”指的是学生认为学习的结果对自己的价值或意义大小,如果认为意义很小,就不愿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在学习上;“兴趣”则直接影响了学习动机的强度,兴趣越高,动机越强,同时还会影响学习策略的应用。

“归因倾向”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内部归因),就会更加激发努力学习的动力,如果归因为老师教的不好、同桌捣乱、考题太难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外部归因),就会严重降低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而“目标制定”对于自主学习动机的影响表现在,如果以掌握知识、发展技能为目的,自主学习的推动性更大,即使获得了新的知识,个体仍然是一副孜孜以求的持续努力状态。

但是,如果学习是以显示能力、超越别人、获取他人认可为目的(这是一种表现性目标),则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更小,一旦某次考试成绩优秀,很可能就会降低个人努力的程度,因为表现性目标已经达成。

小 结

经过《阿里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什么?“成功智力”比“学业智力”更重要!》、《拥有高情商,你的孩子不一样!》以及今天的这篇《培养最受欢迎的职场人才,要从孩子开始!》,陆续跟大家分享了培养职场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而这些素质,都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同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教养孩子,父母的自我成长都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父母自己成长了,孩子才可能会成长得更好。

珍惜每一天陪伴孩子的机会,也珍惜我们每一天成长的机会。我们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可以从今天开始培养!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张锐,留英法学硕士,中科院心理所儿童与发展教育心理学专业在读,拥有十年民营企业管理岗位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