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从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入手,浅析不同神话背后的民族文化

前言

神话是人类对宇宙存在最原始的认知,是人类最早形成的宇宙观,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自然不缺乏神话故事。在大洋的彼岸,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与我们中国神话有着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代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那么,到底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呢?

希腊神话概述

所有神话的起源都是从混沌开始。中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泥造人。希腊神话的开端就是大地之母—盖亚。她在自混沌中诞生,繁殖出海、山、空三神。从盖亚指断诞生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最为强大,他独自垄断了与盖亚的生育权利,是当时全宇宙统治者。

乌拉诺斯躺在盖亚之上,就像天空永远衔接着大地一样。原始的乌拉诺斯唯一做的事就是生育。他不是一个慈父,他的孩子们见到他就瑟瑟发抖,于是他叫他们泰坦,意为紧张者。

乌拉诺斯惧怕自己的孩子百臂和独眼的力量,就将他们囚禁在盖亚体内,这让盖亚无法忍受。她劝说孩子们反抗他们的父亲,但泰坦们一听到就吓坏了。只有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答应了盖亚反抗父亲。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下了乌拉诺斯的性器官扔进海里,由此孕育出了美神维纳斯。

克洛诺斯推翻父亲后担心自己将来也会被自己的孩子推翻,于是效仿乌拉诺斯吞下自己的孩子。直到他的妻子无法忍受后用石头调包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长大后从克洛诺斯肚子里救出兄弟姐妹后成为了天神。而这个孩子就是希腊神话的主体人物——宙斯。他拥有7任妻子,众多的子女,数不清的情妇。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体系差异

总体来说,希腊神话的体系比较完整,富有连贯性。

希腊神话以滥情的宙斯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更为庞大的神话系统。在众神之王宙斯的统领下,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有着清楚的血缘关系,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而我们中国神话的体系就相对比较精短、混乱,它并非以血缘为载体。换种说法就是咱们中国各地人民都喜欢造神。例如关二爷、例如妈祖娘娘等神话人物出现在神话故事中显得有些突兀。而我们的上古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神也毫无关联,都是独立个体的存在。

神的形象塑造差异

咱们中国的神话是将人神话,在成为神之前,他们是一个个拥有高尚品质的人。将这些品质高尚的人神话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他们摈弃了七情六欲,身上唯有圣洁的光环。相反,希腊神话则是把神人化。

希腊的神不能用好坏善恶来形容,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他们会嫉妒、仇恨、拥有人类一切的情感。所以中国神话中的神相比希腊神话中的神更像神。

在中国神话中,掌管爱情的神以月老最深入人心。在唐代以前,缘分由一种神秘未知的力量决定。唐代李复言的小说集中《定婚店》里,月下老人的形象将这种神秘的力量具象化。直到宋朝“月老”才成为掌管姻缘的神的统一称呼。

希腊神话中掌管爱情的神丘比特则是一个婴儿形象。在古罗马时期期奥维德著的《变形记》中,太阳神阿波罗嘲笑小爱神 ,受到羞辱的小爱神就拿出两支箭,一支驱散恋爱火焰的箭射向了达佛涅,一支点燃恋爱火焰的箭射向了阿波罗。

从这一老一小,我们就能直观地体会到这两个神之间形象的显著差异。在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女之间的姻缘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和蔼、儒雅的月老形象就像是封建社会婚配制度的一个缩影。即充满了长者不可逆的威严,也体现了一种对人们婚恋的美好祝愿。

从小爱神的活泼顽皮形象中,我们似乎可以对古希腊人的爱情观窥视一二。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中海的古希腊人对生命充满了热情。他们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把爱情这种不可控的情愫发展看作是调皮任性的小孩童丘比特在恶作剧。这也体现了爱情在古希腊人眼中像孩童一般纯真、无常。

民族信仰差异

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分别体现了"崇尚力量"和"崇尚品德"两种特质。

古希腊人制造的诸多神中,许多神的个性非常突出,他们充满了嫉妒者的偏颇和享乐主义者的欲望,更像是一个个血肉饱满的人。

这些神无疑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力量的推崇,无论是天神还是英雄,强大的力量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他们不会考虑他人类的进程和发展,也不必对人类的进行劝解和引导。

中国神话中,人们歌颂的是救苦救难的英雄。从后裔射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神话传递是一种以自我牺牲,救世救民的高尚品德。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非善即恶,反应了人们对贤君良臣的美好愿景,对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的要求。

相对来说,中国神话的神注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他们不看重个人的感情,只为造福天下苍生。而希腊神话中的神更像是傲慢的贵族,他们只为享乐人生。也因为身上的"人性",他们之间总是充满争吵和暴力。

历史背景差异

在希腊统一之前,属于城邦制度群体。每个城邦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他们的神话故事也同样有着各自不同的版本。

在荷马时代,随着宙斯身份的提高,一些家族强行将自己的家族与宙斯攀上关系以巩固统治。这样一来,宙斯就莫名多出了许多情人与私生子。这些神话故事由吟唱诗人在各个城邦之间进行口头的传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希腊走向统一之后,希腊的神话也慢慢进行了统一融合。但是在进行神话融合的过程中,神与神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混乱。原本是兄妹关系的两个神在另一个版本中可能是夫妻或者母子。这导致希腊神话不管如何注定会有无数的缺陷,希腊神话体系中的人物关系也就存在许多违背伦理的关系。

这些缺陷在我们如今看来就是一部伦理大剧。也正是如此,希腊神话这种以人为本,将人类的原始需求和渴望,在不受世俗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压制下,生命意识、人本意识、自由观念和享乐主义构成了希腊神话的基本精神。

中国神话由于与希腊神话体系的不同,神与神之间多数属于独立的个体,它们不需要为了关联性进行强行捆绑。

在中国的历史中,周朝取代商朝的统治之后,周人需要为自己统治合法性加以正名。于是他们对当时的宗教进行了改革,强调"以德配天、以德服人"。从而使得道德继承高于血统继承,而后儒家思想又对其进行了巩固。这种注重和谐、伦理道德至上的精神,,成为了中国神话中的主要基调。

编者结语

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不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都是社会经济条件低下、科学文化落后时代人类的思想产物。在不同历史背景中,朝着不同方向进行演变。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积淀着各自民族悠久历史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理念, 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了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