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封小区出不去,鸡西小伙儿愣把彝族媳妇儿练成东北面食高手


宝林和沙沙本来打算过了春节回四川,在县城看看小铺面,打算做面食卖,沙沙说他们当地彝族人不会做包子、馒头、馅饼,但很喜欢吃,如果能在那儿卖这个,兴许是个谋生的道道儿,在二姨的远程指导和宝林的破车嘴嘟囔下,沙沙两天一锅馒头,三四天来屉包子,修炼地越发精进了。


宝林背着手,光着膀子,叼个小烟儿宰旁边眯缝个眼睛做监工和质管:“啧,褶儿不匀乎哇,多捏几个才好看,十八个褶儿最好……”“你听说过一个成语叫拔苗助长没?”沙沙边跟包子较劲边腾空瞪宝林。
“哎,哎,这把有点儿意思,快保持下去,捏,捏……”“矮油,你快别在这捣乱,做你的菜去,我的活儿你别插嘴……”“谦虚使人进步,你再蒸三十锅包子,技术指定能出徒……”“胡说,我觉得二十锅就够了……”小两口在家一边拌着嘴一边切磋生活。
沙沙来自大凉山,山里的孩子从小吃米饭长大,家里连面条都吃的不多,何况是面食了,烙饼都是一大关,更别说又发面又使碱的发面吃食,包子撞锅后,面二师傅累够呛,守着出锅的两盘菜等她的作品问世。
欠嘴大厨做了俩菜:酸辣白菜、红烧带鱼,还炸了点儿花生米,炸了碗辣椒油……东北人能吃辣的不少,俺们这地方冷,吃辣御寒,而且最能调动胃口,美中不足,这花生豆有点儿糊巴了,明显恋锅了。
宝林十几岁就开始钻研厨艺,人生中自主研发的第一道黑暗料理便是酸辣白菜,那时候我是他的试菜员,我俩一人一盆剩的大米饭,夹一筷子又酸又辣的白菜,得顺进去两三口米饭,味儿特别重,是一道闻着都辣眼睛的猛菜。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酸辣滋味儿已经深入人心,每次回家,一定要让他做个几回,他放的是魔鬼辣椒面和老陈醋,那酸爽,直捣牙根儿。
小时候没啥吃的,我们小孩就拿个馒头中间掰开,抹上加了盐的辣椒油,比赛谁更能吃辣,这样愚蠢而难忘的比赛一直持续到我被检查出急性肠胃炎才被迫退赛,不过,如今还是嗜辣。
包子出锅了,发的总体不错,蒸的火候也恰到好处,接下去三天,就得跟这三屉小白猪混战了。
第一层卖相最好,是蒸锅的颜值担当……码得也很用心……
再往下,开始有事故选手出现,其实我爱吃这种没太发起来的半透明包子,它筋道儿,而且透着油和馅儿,瞅着特别诱人,我说你们开店,说不定也能碰见我这样的奇葩食客,专门买酱婶儿的包子。
皮薄馅儿大,一个彝族姑娘,活拉被练成了初级东北面点高手,可喜可贺,宝林说等疫情结束了,他们俩去大凉山,给大哥大嫂还有丈母娘包包子,包饺子,烙馅饼,样他们都尝尝咱东北的面食,沙沙在旁边边吃包子边说:“这要配上折耳根,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