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安家》销售小王子凯文一单抵销售冠军房似锦三单,好羡慕

最近大火的《安家》,销售小王子凯文,一单569平的五居室成交额比房似锦的三单还要高,有博主分析过,他到手的提成是朱闪闪(月薪5000块算)八年的工资,看的我心花乱颤,赶紧爬起来算算自己的时薪。

一份工作的性价比高不高,需要计算你对它的投入以及从中得到的回报。

投入:是指你在这份工作中所付出的成本。

硬成本:时间、通勤成本、社交花费等。

软成本:压力、情感关系等。

产出:是你从这份工作中获得的所有回报。

物质回报:薪酬福利、期权股权等。

非物质回报:环境氛围、发展机会、成就感、满足感等。

我有个男性朋友小姚,常常跟我抱怨工作太累,提一次辞职公司加一次工资,到现在还在纠结要不要换工作。还有一个女性朋友小希工作缺乏热情,但是公司福利还不错,也想换工作却总是下不了决心。后来我把他两拉在一起,列了这个投入产出模板,让他们每人为自己制作了一份投入支出表。表一出来,他两发现虽然都有换工作的念头,但是算出来他两

时薪竟然一样,两份工作性价比意想不到的是,小希竟然比小姚高

一个多月后小姚告诉我他已经转岗成功了,他说最初摇摆不定是没发现还有那么多潜在的付出,恭喜他上任新岗位。

这一份是朋友小姚的,他列出的成本有:

时间成本:长年累月的大量加班(早9 晚9,周末、节假日时不时要投入工作),浪费了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没有娱乐时间,牺牲了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精力成本:长期加班严重损耗自身精力,晚上回家没有精力学习,自杀式熬夜娱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通勤成本:上下班来回20公里,没有直达公交和地铁,赶公司7点40的班车要7点20出门,骑电动车冬天太冷,开车一个月的油费加停车费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打车单趟30元。精神压力:节假日、周末不定时有来自客户或者公司方面的电话或者微信要求支持工作,精神时刻紧绷压力大。工作压力
:工作完成不好,被老板虐。

回报:

薪资:在同行业中中等,没有任何福利。年终奖:2个月的工资。环境氛围:同事关系简单。

非物质回报方面成就感不足、成长机会不多,能力提升没有

另外一份是朋友小希的,她列出的成本有:

时间成本:8点半开始上班,不加班的情况下5点半下班,每天最基本9个小时花费在公司(偶尔加班)。通勤成本:来回不到2小时通勤时间,地铁直达。精神压力:做一些边缘化、重复性返工的工作,得不到成长,精神压力大。薪资福利:在同行业中比较低,但是福利比较好。环境氛围:工作氛围很好,同事关系简单,绩效考核制度透明。。培训:公司组织很多培训,能够增加专业知识。

非物质回报方面也是成就感不足、成长机会少,能力提升没有

在计算和分析投入和产出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第一:不要只看绝对的收入,而是要衡量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比如说小姚,他工资不低,但是每天很辛苦、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常态,那在分析他的工作时,就不能只考虑工资这一项,还要考虑,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久等等给他带来的一些其他负面影响。

第二:个人需要成长和发展,所以不能只考虑物质的成本和收入,还要考虑非物质的成本和收入。小姚和小希在非物质回报方面都觉得成就感不足、成长机会少,能力提升没有,小希工作缺乏热情、扼杀创造性,那分析还得考虑这份工作的发展性可能没有那么好,未来可能性的牺牲,也是一个成本。

比如,今日头条 CEO 张一鸣的演讲《我遇到的优秀年轻人的5个特质》中有这样一段话:“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盖了这一点。比如当时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兴的公司。06、07 年,很多师弟、师妹问我职业选择,我都建议他们去百度,不要去 IBM、微软。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出于短期考虑:外企可能名气大、薪酬高一点。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很多遍。刚毕业时薪酬差三五千块,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短期薪酬差别并不重要。”

——06、07年时,百度发展飞速,相比IBM和微软能带给年轻人的机会和成长的概率更大一些,所以除了考虑刚毕业时的薪酬,也要将眼光放长远,考虑长期的收入趋势。

再比如,畅销书《每周工作四小时》作者蒂莫里.费里斯在书中写道:

“(我的)120多位批发客户中的5位就能带来95%的收入。而我98%的时间都用来与其余的客户们进行交涉。而前面提到的那5位客户全都是定期订货。”

于是他舍弃了那95%的客户,着重发展最能带来利润的5%的客户。通过此举,他不仅将节省了大量工作时间,还将节省下来的部分时间投入重点潜在客户,销售业绩也大大提升。

——蒂莫里.费里斯的做法告诉我们客户未必越多越好,需要衡量维系他们的成本以及其带来的收入。另外,如果和客户打交道让你劳神伤心,那么投入产出比就会很低,与之相比愿意和你同舟共济的客户可能才是好客户。

上面讲到小姚换岗了,而朋友小希目前的工作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工作之余她开拓了一份副业,成为了一名“斜杠青年”,利用第二职业增加了收入,获得了精神的满足感。现在工作闲下来就一心扑在副业上,生活充实了很多也不纠结要不要换工作了。


我是木禾子笑笑,一个从零开始摸索过来的职场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