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非典”勇士,再戰“新冠”的15天

“2003年,我們組成的是專家突擊隊,7個人管一個省的病人救治;這一次,我們是攻堅隊,需要直接面對病人,重要的是堅守好陣地……”

2003年,39歲的馮旰珠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奮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時隔17年,56歲的他再次出征黃石,直面新冠肺炎。

從2月11日至2月26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馮旰珠到達黃石已半月有餘,這半個月,他有著怎樣的發現和感悟?新冠肺炎和SARS,在救治上又有何不同?記者連線了馮旰珠。


病情變化很快,救治時慎之又慎

在黃石,馮旰珠有兩個身份,一是黃石市中醫院新冠肺炎救治首席專家,二是黃石市所有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的巡診專家組組長,黃石市中醫院也即黃石市傳染病醫院,收治確診的患者病情相對較重。除了上述兩個身份,馮旰珠還具體負責黃石市中醫院的一個重症病區,“是所有重症病區裡,收治病人最重的一個病區”。

剛到黃石時,這個病區收治了34位病人,查房時,馮旰珠和團隊仔細詢問每個病人的情況,“往往查房要花整整半天的時間”。在實際的臨床中,馮旰珠也發現了新冠肺炎的一些特點,“重症和發病時間有一定關聯,1月底2月初發病的病人,病情相對較重;治療上,有一些病人吸收相當慢,療效不是太明顯;病人從重症到危重症轉化特別快,快到什麼程度?幾乎沒有先兆,往往是斷崖式進展”。這個發現讓馮旰珠和團隊在病人的救治中萬分細心,慎之又慎。


馮旰珠說,有的病人自我感覺還好,但心率、呼吸頻率等一些指標已經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這時候就要儘快進一步檢查,靜態和動態指標相結合,第一時間做出準確判斷,及時調整相應的治療方式、呼吸支持措施。

“SARS患者,呼吸支持治療效果總體比較好,新冠肺炎輔助通氣不太理想,人機對抗率常常比較高,因此,和SARS的治療明顯不一樣,新冠肺炎病人更強調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馮旰珠表示,這種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表現在根據病人發病時間早晚、病情嚴重程度、基礎疾病情況、檢查結果等綜合來判斷並調整。

即使是在休息時間,馮旰珠也要求值班醫生,發現病人有任何變化第一時間告訴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病情變化太快,絲毫馬虎不得”。

與此同時,對於新冠肺炎救治中的新技術、新手段,馮旰珠和團隊也積極嘗試,包括血漿、單克隆抗體、幹細胞等等,以給病人更多的希望。


“爭取零死亡,必須守護好每條生命”

讓馮旰珠欣慰的是,其所在病區病人的救治效果,“最多34個病人,現在是14個,大部分病人都轉到輕症病房了”。說起經過其和團隊救治,逐漸恢復的病人,馮旰珠是如數家珍,“一位69歲的老人,剛轉來時病情很重,脈氧非常低,我們積極調整治療方案,第四天呼吸機不用了,第六天不用吸氧了;16、17床,原來都比較重,病人自我感覺也不好,昨天下午,能下床活動了,也不感到胸悶、氣喘了,再過一、兩天就能轉出去;一對母女,過年女兒給媽媽拜年感染上,兩人住一個病房,再等個三、四天,也能轉出去了,母女倆都開心啊……”

至今,馮旰珠所在的病區沒有死亡病例,“爭取零死亡,必須守護好每一條生命!”


作為巡診專家組組長,馮旰珠去了兩次大治,大冶市共有兩家定點收治醫院,分別是大冶市人民醫院和大冶市中醫院,同時前往距黃石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陽新縣以及黃石礦物局醫院、黃石有色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巡診工作。

巡診中,他總是仔細查看每個患者的影像資料以及各項檢查指標和化驗報告,並且與大家一起討論患者病情變化的原因,確定下一步的診療方案,力爭讓危重症患者儘快轉危為安。

據馮旰珠介紹,目前巡診的定點醫院,收治的以輕症病人居多,巡診是為了更好地推進救治工作,讓更多病人早日康復迴歸正常生活。

堅守住陣地,勝利“指日可待”

對於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馮旰珠表示自己有信心,“現在各種治療條件相比當年SARS時期,都要更好”,馮旰珠記得,200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極少醫院有ICU,呼吸機也比較少,“後期捐贈多了好一點”,而現在條件好太多,“信息化建設程度更高,不同版本診療指南的及時更新發布,能讓參與救治工作的臨床一線醫生及時學習到,有助於救治工作的開展,也給首席專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3年,馮旰珠和江蘇其他6位專家組成七人專家組,奔赴內蒙古參與SARS救治工作,他將那一次的出征定位為“專家突擊隊”,那時他們相當於7個人指導著一個省的救治工作,其時,他和同伴們以高超的技術,崇高的精神,使內蒙古巴盟地區危重病人的救治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專家組到後未再發生一例SARS病人死亡,完滿地完成了任務。2003年其先後被授予“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勞模)”、“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標兵”、“江蘇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而這次江蘇整建制支援黃石,馮旰珠將其定義為“攻堅隊”,“這次我們的裝備更強,有魯翔院長為首的指揮部,有重症、有呼吸、有感控等各方面的專家,有專門的護理團隊,就像打仗一樣,這次我們既有輕機槍、也有重機槍還有大炮,肯定能完成攻堅戰”。

而作為前方戰士,馮旰珠說重要的是“堅守住陣地,接下來的時間,只要新入院的病人遠遠少於出院的,存量就會逐漸減少”,他信心滿滿地表示,醫療救治方面的任務在不久的將來定能圓滿完成。(通訊員 陳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