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随着大规模的复工来临,很多企业在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降薪

随着大规模的复工来临,很多企业在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决定——降薪。


所以,在不少企业已经熬过了倒闭和减员之后,复工后的降薪还是如期而至的来临了。
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云复工”的企业工作量都有所降低,这也源自于影视行业整体项目的减产,从而引发企业收入减半、员工面临被裁员等蝴蝶效应。
某影视行业大号记者坦言:“老板前两天在群里发通知,让我们适当减少每个月的写稿量,其实就是变相在扣工资。”记者的工资是与发稿量息息相关的,减少稿件的数量便是会减少相应的工资,但由于疫情之下跳槽也是难题,很多员工对于老板变相扣工资的行为只能忍气吞声。
还有的公司采取了“社保减员”的方式“逼迫”员工离开,对于北漂来说,“社保”与其未来买车买房都有直接关联,而如果因为公司不缴纳社保而损失个人利益则得不偿失。
一位影视制作公司的策划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公司处于“云复工”状态,但却按平日工资的80%发放,也相当于变相降低的工资标准,但目前疫情严重,公司项目全部都在停滞状态,“降薪”行为可以理解但不提倡,如果疫情回暖后公司没有恢复工资标准,则也会做好跳槽打算。
有不少影视从业者透露,复工时间“遥遥无期”,可已经像阿水一样收到了紧急降薪的通知;还有人被HR委婉告知裁员计划,新的一年开工即失业;更有甚者,直接在新闻中听说了“公司倒闭”的消息,北上广反而成了真正回不去的“他乡”。

毒眸联系了与影视行业相关的18位采访对象,涉及专家、学者、律师、中小影企老板、发行公司高管、营销公司创始人和员工,让他们分别从“当局者”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眼中“疫情笼罩下的影视公司降薪、裁员潮”,梳理对整个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面对危机的应对之策。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个春节是始料未及的,全国绝大部分企业也是相继延迟了复工的时间,对于2月份工资发放是如何来算的,也是成为了劳动者关注的一大话题了,有什么相关规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