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黄齐耀:把国画之美融入西方电影第一人

近几年,迪士尼瞄上了真人版动画电影。在2019年真人版《狮子王》和《阿拉丁》票房口碑双丰收后,迪士尼宣布将继续运作一批新的真人版动画电影,其中包括1942年的经典动画《小鹿斑比》。据悉,“真鹿版”电影将由吉内瓦·德沃莱特·罗宾森(《惊奇队长》)与林赛·比尔(《混沌漫步》)两位编剧共同撰写剧本。


《小鹿斑比》于1942年上映,这只被提名三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灵动小鹿,惊艳了几代人的童年。除了主角小鹿,片中浓浓的中国水墨风也让无数人拍案叫绝。


没错,《小鹿斑比》背后的核心画师的确是一位华裔,他叫黄齐耀。正是他,把中国水墨风融入动画,帮助迪士尼克服了背景设计的瓶颈,也把国画之美带入了西方。


惊艳世界,却受尽歧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上映后广受好评,迪士尼决定再拍一部动画长片《小鹿斑比》。于是,迪士尼发动旗下艺术家,寻找合适的森林背景设计稿。


刚入职不久的黄齐耀马上绘制了一系列草图。这是迪士尼动画从未有过的风格,神秘、华丽,又有意境。这些草图迷住了沃特尔·迪士尼,也使得黄齐耀成为了《小鹿斑比》制作组的主力。


两年内,黄齐耀不仅参与了该片各个方面的绘画,还参与了该片的色彩设计、构图布局,同时也对该片音乐、特效等方面的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小鹿斑比》上映后,获得奥斯卡三项提名,被认为是迪士尼早期最有美感的动画作品之一。



然而,堪称该片“灵魂”的黄齐耀,在该片上映时却仅以“背景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影片末尾。


虽然很不公平,但却并不奇怪。那个年代,华人在美国并不受待见,华人从事艺术事业更是天方夜谭。黄齐耀艺术之路的艰苦,可想而知。


两遇伯乐,立志融通中西艺术


黄齐耀1910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迫于生计,9岁时随父亲移民美国。父亲是受过教育的文化人,不仅能诗会画,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黄齐耀打小便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画画。


黄齐耀和父亲


当时美国正实行“排华法案”,华裔身份使得黄齐耀在学校中过得并不愉快。中学时,他开始逃学。为了补贴家用,他白天打工,晚上坚持画水墨画。


对家境贫寒的移民家庭来说,父亲没有钱为他购置笔墨,他便用笔沾水在废报纸上练习。


一位老师发现了黄齐耀的绘画天赋,将他推荐到全美排名第六的艺术类大学奥提斯美术学院(OTIS)读书,并帮他申请到了夏季奖学金。这就是黄齐耀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



即便有奖学金,学费对黄齐耀来说依然近乎天价。而且当时华人在美国基本都是矿工、开餐馆、开洗衣店等,想成为艺术家近乎天方夜谭。


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黄齐耀每天打两份工。深夜到家后他还要借着微弱的灯光,继续学国画和书法。



有了系统的艺术学习,黄齐耀进步很大。此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伯乐 Stanton McDonald Wright。在他的启发下,黄齐耀开始把中国的绘画和西方的艺术相结合,没想到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就火了。



学习期间,黄齐耀就举办过几次个人画展,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毕业后他曾与几位亚裔艺术家联合成立“洛杉矶东方艺术家小组”。



然而,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靠画画无法维持生计。于是黄齐耀只能走华人老路,开了间名为“龙岩”的中国餐馆。



艺术家黄齐耀的餐馆很是与众不同,从里到外的装饰、设计均出自他本人之手,连火柴盒都是他亲自设计的。浓浓的中国风,吸引了无数顾客,很多当时的好莱坞明星都是他的座上客。


火柴盒


餐厅壁画


菜单


1938年,在妻子的鼓励下,黄齐耀申请去迪士尼工作,最终成为了一名画师。


终获认可,荣誉等身


虽然《小鹿斑比》1942年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黄齐耀早在1941年就因为一场罢工的牵连而被迪士尼解雇了。而且,他在《小鹿斑比》中的贡献,直到近60年后才被官宣承认。


2001年,91岁的黄齐耀获封迪士尼“传奇人物”;2005年,95岁的黄齐耀获得动画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评审奖的终身成就奖。



除了在动画领域颇有建树,黄齐耀还进行过许多贺卡设计、陶器绘制、风筝制作等艺术创作。他设计的贺卡还曾创下单张销量100多万张的行业纪录。



2016年12月30日,黄齐耀去世,享年106岁。迪士尼官方发文悼念,称“黄齐耀的作品至今仍在影响着电影创作。”他的手模也被陈列在总部展厅,作为永久纪念。


这位世纪老人,遭遇过社会的歧视与不公,经历过生活的挫折与困苦。但他从来没放弃自己的梦想,并把中国传统的国画之美与迪士尼相结合、与好莱坞相结合,让世界见识了中国之美。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更不能没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和行动。时间总会给所有努力一个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