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前線”母公司業績預降:股價一度跌破2元“造口罩”能否力挽狂瀾?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帥可聰 陳鋒 北京報道

2月20日晚,搜於特(002503.SZ)發佈業績預告,2019年全年公司營收總額約129.6億元,同比下降29.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2億元,同比下降14.12%。

搜於特是知名休閒服飾品牌“潮流前線”的母公司,近兩年面臨著較大業績下滑壓力,2018年該公司淨利潤同比就已下滑約4成。公司近日宣佈,斥資2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東莞市搜於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醫療用品公司”)。獲批的經營範圍包括研發、生產和銷售醫用口罩、防護服等。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業績預告發布當天,搜於特通過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披露稱,旗下醫療用品公司預計三月中上旬可以投入生產。公司此前一度表示,未來公司將實施紡織服裝行業和醫療用品行業雙驅動的發展戰略。疫情之下,搜於特能否通過戰略轉型扭轉業績頹勢?

2019年營收同比預降3成

搜於特2005年12月創立於廣東省東莞市,以運營“潮流前線”服飾品牌起家,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業務主要包括品牌服飾運營、供應鏈管理、品牌管理等。資料顯示,通過直營與特許加盟相結合的模式,公司在全國共有“潮流前線”品牌服飾專賣店近2000家。

這是搜於特首次對2019年度經營業績進行預計披露。具體來看,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29.6億元,同比下降29.99%;實現營業利潤約4.3億元,同比下降32.5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2億元,同比下降14.12%。

截至2019年末,搜於特總資產為114.3億元,較期初增長12.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55.7億元,較期初增長5.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淨資產1.80元,較期初增長5.26%。

搜於特表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包括,2019 年受宏觀經濟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此公司繼續主動放緩供應鏈管理業務發展速度,減少開拓客戶,對部分客戶優化調整,使得供應鏈管理業務較上年同期下降。此外,紹興市興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由控股子公司變更為聯營企業,2018年10月份不再納入公司合併範圍,該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以上因素導致供應鏈經營業務較2018年同期下降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業績下滑的基礎是,搜於特在2018年業績就已遭重挫。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搜於特全年營收約185.2億元,同比微增0.93%;淨利潤則約為3.7億元,同比下降高達39.72%。

股價一度跌破2元

業績不振,股價難漲。疫情的衝擊更是雪上加霜,導致搜於特股價近日創下5年多來新低。2月4日,甚至一度跌破2元,收報1.93元。

疫情對於紡織服裝業的影響不言而喻。搜於特證券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向記者坦陳,“潮流前線”門店和代工廠部分陷入停業、停產狀態,但具體數字難以統計。

而在業績、股價等多重壓力之下,搜於特多次在互動平臺透露進軍熱門產業的信息,因而頻頻被納入熱門概念,但實際成績甚微,令公司難免有“蹭熱點”之嫌。

網絡直播大火之際,2019年12月20日,搜於特在互動平臺上稱,2019年下半年以來,公司開始嘗試直播帶貨的營銷模式,以孵化網紅主播、培養實體店主播的模式為主,並已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網紅直播的嘗試。由此,搜於特被納入了網紅經濟概念。

然而,《華夏時報》記者查看淘寶平臺發現,作為一家7年老店,潮流前線官方旗艦店的粉絲僅60餘萬。而同行業競爭對手森馬、美邦官方旗艦店的粉絲數量都已超過千萬。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概念成為焦點。2月9日,搜於特又在互動平臺稱,公司參股企業北京中研瀚海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研瀚海”)一直專注服裝和零售行業教育培訓相關主業,專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育模式,擁有自主研發的在線教育平臺、產品研發資源庫、公眾號等。

作為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中研瀚海質地如何?財務數據顯示,中研瀚海2018年營收約2175萬元,淨利潤為虧損約409萬元。2019年上半年營收約638萬元,淨利潤為虧損約277萬元。

“造口罩”能否力挽狂瀾?

最近,搜於特又被納入了口罩概念。2月11日,搜於特表示,擬以自有資金人民幣 2億元投資設立醫療用品公司。公司表示,這既是響應號召、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也符合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有利於優化公司產業鏈結構。次日,公司股價隨即漲停。

“公司本次投資醫療用品行業不僅是為了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也是公司基於長遠戰略發展的重要佈局,會作為長期投資項目進行經營。”2月20日,搜於特在互動易平臺最新表示,醫療用品公司目前各項生產籌備工作在積極全力、緊張有序開展,預計三月中上旬可以投入生產。

該公司證券部負責人此前對記者表示,公司在紡織服裝業發展多年,後來進入供應鏈管理也主要是做紡織服裝原材料方面,相當於潮流前線品牌業務的延伸。紡織服裝業有原材料的優勢,比如無紡布原材料,公司本來就有,現在成立醫療用品公司,也是對公司業務的延伸。

國聯證券最新發布的研報指出,隨著復工潮的來臨以及海外疫情的持續發酵,短期內全球口罩短缺仍將持續。中期看,疫情過後,國家、醫院、地方政府、企業和家庭有較大的動力維持特定量的口罩等預防物資的戰略儲備。而新增的產能大多缺乏相關的醫藥口罩生產資質,疫情過後產能將會淘汰。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已有數千家企業跨界生產口罩、防護服等緊缺物資。有券商分析人士也指出,“企業產能如果擴張太多,後續有過剩的可能。”

2月19日晚,搜於特公告稱,東莞市搜於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因經營發展需要,擬向金融機構等申請融資,由公司提供擔保,擔保額度不超過7億元人民幣,期限不超過2年,並對其到期償付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其進軍醫療用品行業的決心可見一斑。

但在諸多企業轉產防護物資的前提下,搜於特能否脫穎而出挽救業績頹勢,仍然有待觀察。就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21日上午致電搜於特並向其發送了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