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不夠用了怎麼辦?那就自己想辦法

幾天前一條新聞再次挑動人們敏感的神經。

杭州一對夫妻雙雙被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這對夫妻發病前14天壓根沒出過杭州,也一直呆在家。經過夫妻倆仔細回憶,終於想起三天前,曾去當地某診所取藥,與一名隨後確診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正面相遇,兩人也就50秒近距離的停留。要命的是,這兩個人當時均未戴口罩。回家後,夫妻二人相繼發病,2月5日兩人確診被感染。

還有報道說,寧波一男子出門買菜未戴口罩,與人在同一攤位短暫接觸15秒,也被感染並確診新冠肺炎。

隨著新型非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口罩變為緊缺物資。誰能想到,口罩居然成了年貨。更讓人憂心的是,目前口罩緊張乃是全國性共性難題。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窘況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傳染性極強,嚴峻情況下,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疫苗或者得到證實的藥物可以用來救治,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最佳阻隔方式,戴口罩是大家的首選。另外,家家戶戶“庫存”的口罩這段時間都用完了,一次性口罩無法循環使用,每次外出又都有需求,口罩自然變得格外緊缺。

口罩不夠用了怎麼辦?自己想辦法唄。

於是大家紛紛開動腦筋。


“就地取材版”口罩。


“純天然版”口罩。


尿不溼版。


衛生巾版。


還有這個……



這些個“口罩”雖說比把臉暴露在空氣中強,但是到了真正危險的環境,還是不管用的。大家紛紛打起了口罩重複利用的念頭。但是,有些方法是不管用的。

洗——

一次性的醫用口罩包括外科手術口罩和N95都是絕對不可以水洗,水洗會破壞口罩的過濾結構和防水塗層,從而失去防護功能。

重複性的多層醫用紗布口罩可以在水洗後曬乾繼續使用。但是要清楚,這樣的紗布類口罩,防病毒的效能和效果並不理想。

煮——

也不行。100攝氏度的高溫和大量的水分會對一次性口罩和N95的結構造成破壞。

微波爐——

微波對於病毒大小的顆粒毫無作用,對乾燥的口罩也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況且有些口罩裡的金屬條在微波里還會起火燃燒。

紫外線——

有推薦說口罩可以使用紫外線消毒,如果利用家裡的紫外線消毒碗櫃,或者利用魚缸使用的紫外線燈來消毒。紫外線倒是可以殺滅幾乎所有細菌和病毒,但是醫用口罩的口罩面體一般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為親膚材質(普通衛生紗布或無紡布),中層為隔離過濾層(超細聚丙烯纖維熔噴材料層),外層為特殊材料抑菌層(無紡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噴材料層)。紫外線可以將聚丙烯照碎成塑膠顆粒,如果照燈後再戴上口罩,等於變相直接吸入微塑顆粒。

酒精噴灑消毒——

使用75%醫用酒精或者其他消毒液。這些化學成分可以短暫又快速地殺滅黏附在口罩上的病毒細菌,問題是,也會破壞口罩的疏水層和網孔結構。所以,只建議在懷疑口罩可能被汙染又突然急需口罩的情況下,作為臨時應急的方法。

缺口罩時大家應該怎樣做呢?

那就是儘可能延長口罩使用的時間。這裡有三個小辦法。

一個是在口罩里加一片紙巾。這樣防止口罩因為太溼而阻隔功能降低,避免因呼出的溼氣縮短口罩使用期限。不過注意要及時更換紙巾。

一個是口罩外面在用遮陽帽等擋住,使潛在的病毒在和口罩接觸前先擋住一部分。

一個是口罩外邊加圍巾。同樣可以阻隔外來灰塵,保持口罩外層乾淨。注意圍巾需要每天清潔。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口罩短缺的問題已經引起重視,目前,各地各廠家正在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地增產擴能。國家發改委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正在積極協調解決口罩短缺問題。相關管理部門也表態稱,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這就解決了企業擔心的是否會產能過剩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口罩難題正在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