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購物成剛需,無人零售能否回春?


讀完需要

11

分鐘

速讀僅需 4 分鐘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截至 2 月 15 日 06 時 35 分,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63951 例,較昨日新增 4069 例,累計死亡病例 1382 例,較昨日新增 14 例,累計治癒 7108 例,較昨日新增 1185 例,疑似病例 10109 例,較昨日新增 2450 例。鳳凰網科技 14 日消息,中國生物集團宣佈,從已經治癒的新冠病毒康復者血液中提取了抗體,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為此,中國生物發佈倡議書,尋求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要求為“年齡在 18-60 週歲,確診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出院後目前身體狀況較好,沒有其他不適,並願意捐獻出自己的血漿幫助他人”。

今日商業科技焦點:
✅“無接觸”購物成剛需,無人零售能否回春?
✅非典之後,有哪些行業逆襲了?
✅何看待特殊時期釘釘、盒馬的大爆發?
✅疫情帶來的熱門行業新機會能否持續?


✅前腳裁員、後腳脫銷的 3M 在華能否迎來發展拐點?


“無接觸”購物成剛需 無人零售能否回春?

疫情蔓延後,“無接觸”成為零售行為中一個搶眼的關鍵詞。為預防傳染,消費者都希望在物品交接時儘可能避免發生接觸,而這給了無人零售重回消費者視野一個恰如其分的理由。“在樓下”創始人張贏在接受界面新聞的採訪時表示,消費者出於自身安全考慮,更傾向於選擇人流不集中的社區無人便利店,即時購買的屬性使交易時間縮短。此外,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均建起了無人超市。在這些特殊場景,無人零售的存在的確減少了消費者與人接觸的機會,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對無人零售的考驗,分場景、分消費對象。疫情之下封城封道對自動售貨機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由於缺乏補貨、運維和消費者,不少無人零售機均為零流水。如果沒有漂亮的銷售和盈利數據,也是不會引起投資人的注意的。界面新聞指出,目前無人零售或許等來了重獲消費者青睞的窗口期,但等到防控期的標籤被撕掉,無人零售仍要面對 SKU 調整、運維效率等一系列問題。

非典之後,有哪些行業逆襲了?

一場疫情的背後,既是對企業的打擊,也是對各個行業的洗牌。跟隨青年橫財發展會一起來複盤一下,非典之後,有哪些行業逆襲了。

1️⃣電子商務
非典期間國內線下交易一度面臨停滯狀態,電子商務因禍得福在夾縫中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受益最大的公司之一便是阿里巴巴,因許多外商因無法來華,門店交易量驟然下降。這時,互聯網的作用逐漸凸顯,人們利用網絡開始了線上交易,阿里在這種情境下業務實現了 50%以上的增長率。

非典過後,馬雲立刻創立了直面消費群體的淘寶,同年創立支付寶。截至 2003 年年底,中國網上購物的網民比例達到 40.7%,比 2002 年提高了 20.4%。

京東在疫情過去後的 2014 年放棄線下業務,「京東自媒體網」正式上線。當初土氣的京東櫃檯今天已然發展成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2️⃣線上教育
2003 年對於新東方是多難的一年。年初剛剛搞定在美版權之爭,年中就要迎接巨大的財務危機。非典時期的北京所有的培訓機構必須全面停課,讓依靠線下教育的新東方一時手足無措。

經歷這次重創,線上教育成了俞敏洪的心頭痛。2005 年,新東方在線教育正式成立,上線第一年實現 600~700 百萬元的營收。

張邦鑫亦看到線上教育的巨大潛力,在非典結束後便創立了學而思(現在的好未來)。

以「宅」為核心的消費需求促進了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非典期間尚且為藍海市場,僅用一年時間就跑出了一個寬闊賽道。

3️⃣ 旅遊業
非典一年旅遊業總收入損失了約 2768 億人民幣,旅遊業一片哀鴻遍野。

扛著年底上市的壓力的攜程 CEO 梁建章決定既不裁員也不關門,利用這段時間一邊做員工做培訓,一邊做業務流程優化。隨著 WHO 宣佈撤銷對香港、廣東、北京的旅遊警告,中國旅遊市場在下半年迎來了大幅反彈。

2003 年 12 月,攜程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IPO 當天,股價創下了納斯達克 3 年來開盤當日漲幅最高紀錄 88.56%。

中國開始迎來旅遊網站的爆發期,窮遊網、去哪兒網、馬蜂窩等公司相繼成立。

4️⃣餐飲行業


非典過後,餐飲行業進行重新洗牌,分餐制、消毒餐具、變菜譜(減少野味,增加營養膳食)、增加各種服務成為評價餐飲行業的新標準。

海底撈及時開展了外賣業務,將傳統的煤氣罐更換為輕便的電磁爐,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去取回電磁爐。這一創舉被《焦點訪談》發現進行報道,央視的免費宣傳讓海底撈賺足了眼球,非典過後,實體店每日客流不斷。海底撈一舉坐實火鍋界乃至整個餐飲界的領軍者地位。

呷哺呷哺憑藉分餐制「一人一鍋,物美價廉」同樣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火鍋行業通過快速擴張及渠道下沉,取得了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一夜之間,火鍋連鎖店遍佈大街小巷,成為餐飲行業的主力。

✨非典期間,企業家們都是各顯神通憑本事和機遇活了下來。電商通過線下交易轉線上實現了新突破,線上教育順應時代要求在互聯網中殺出一片血海,旅遊行業吃準中國紅利坐上了在線旅遊順風車,快遞在電商推波助瀾下超常發揮成就了「四通一達」,汽車行業精準定位搞價格戰迎來短暫春天,火鍋利用產業洗牌站穩餐飲行業的地位。#營銷

何看待特殊時期釘釘、盒馬的大爆發?

如期發佈財報的阿里沒有讓大家失望,營收和利潤都雙雙大超市場預期,但當疫情這隻疫情黑天鵝一出,市場所有焦點將集中於今年的第一季度也就是阿里 2020 第四財季的情況,疫情爆發期,阿里這般巨頭是否會傷筋動骨?

核心電商業務穩健,阿里雲收入首破百億
核心電商收入堪稱阿里集團的供血機,並且是唯一盈利的業務,阿里靠電商業務為集團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去長期投資於雲業務的建設和創新項目中。核心電商業務中,阿里又以中國零售市場的客戶管理(廣告)、平臺佣金、以及新零售和直營為主的其他業務為主要收入貢獻。雲計算繼續擔當保增速重任,第三財季雲業務同比增長 62%至人民幣 107.21 億元,主要由於公有云和混合雲推動。這是阿里雲收入首次破百億。如果參考國外頭部雲計算公司,隨著企業客戶的增加,規模產生邊際效應,相應阿里雲的春天很快到來。

疫情將使阿里增長放緩,但促進釘釘、新零售滲透


阿里電話會議中明確回答,疫情將會對財務有直接影響,收入增長將會放緩,不排除大服務的放緩,淘寶、天貓和本地審核服務也可能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疫情也催生了一些新業務的機會,阿里釘釘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在線辦公軟件近期下載量激增,2 月 6 日,釘釘下載量首次超過微信躍居免費排行榜總榜第一名。盒馬生鮮的 app 在春節期間日均 DAU 同比增長 127.5%。但是這兩個領域對於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來講都微不足道,即便如此大幅增長也無法彌補電商的損失。

疫情當前,阿里的業績將受到較大的衝擊,甚至大於之前市場的預期,短期股價可能會波動。但作為一家市值 6000 多億美元的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在下行週期的優勢也是其強大的現金流所創造的抗風險能力。相信業務多元化、穩定的盈利以及健康的現金流能夠保證了阿里從容應對當前的黑天鵝,並具備轉為危機發展新業務,以及扶助中小企業的能力。

✨你如何看待特殊時期釘釘、盒馬的大爆發?是否需要重新審視它們的價值?#阿里巴巴 #互聯網公司 #釘釘 #盒馬生鮮

疫情帶來的熱門行業新機會能否持續?

非常時期,會影響一些商業形態,但也會給一些行業帶來新的機會,但是這些行業在疫情過後還能夠持續爆發嗎?蛋解創業分析了近期五個熱門領域:

手遊只有短期利好
春節期間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選擇和朋友玩手遊消磨大量的時間。但賺錢的仍然是那些已經上線的、擁有大量用戶的、形成品牌的老遊戲。而且越是頭部的產品,就越能拿走最大的用戶紅利。遊戲的生命週期本身就短,難逃衰落的命運。玩家對一款遊戲的興趣會下降得非常快,需要不斷的新內容去刺激。所以,疫情只是讓手遊行業短期利好,長期來說和以往並無差別。

視頻娛樂行業迎來“春天”
受疫情影響春節檔集體撤檔。但隨後《囧媽》登陸頭條系,芒果 TV 開放春節期間的免費會員,愛奇藝放出 6 部免費電影及熱門獨播劇……視頻網站各顯神通。
“宅經濟”雖然帶火了在線娛樂,但對院線的影響卻不容忽視。據中信證券預計,疫情期間,電影、院線等收益將顯著受損,並且很多影視劇因為疫情的關係處在停拍的階段,之前計劃 2020 年下半年上映的內容也都處於停滯期,下半年有可能會陷入劇荒。所以未來到底怎麼做才能迎來春天,還是一個問題。

線上醫療迎來出圈機會
數據顯示,截止 1 月 30 日,在線義診累計訪問用戶數超 280 萬,醫生數量超 1000 名,參加線上義診的在線醫生人均日接診量超 100 單。相比之前互聯網醫療在互聯網人群中的滲透率大概在 3%,現在大家願意去接觸互聯網醫療,用戶從義診中體驗到了實惠,這樣給平臺也帶來了新用戶的增長。但疫情之後,線上醫療是否能持續接力還很難說。因為根據大家以往的習慣,生病還是會去醫院,而且現在用戶使用線上平臺是因為義診,但是疫情過後是否還有優惠,誰也說不好。

無接觸生意“火”了
因為這次疫情的原因,無接觸配送突然成為了當前的剛性需求。除了無接觸售賣機,各大平臺和店家也紛紛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或“無接觸點取餐”服務。但是疫情過後,這些無接觸生意能否持續還很難說。事實證明,人們還是喜歡在有人的店去消費,體驗更好,貨品多。而且從供應端來講,以便利店為例,只有有店員的便利店可以做利潤更高的鮮食,無人便利店、貨櫃都無法與之競爭。客戶體驗上,也還是送貨上門更好。

下沉市場用戶提升
此前,根據 QuestMobile 2019 年 5 月發佈的《下沉市場報告》顯示,下沉市場用戶規模超過 6 億。但是今年的春節因為疫情導致假期延長,用戶在家的時間變多,進一步推動了下沉市場用戶的增多。首先,之前大家串門拜年的方式全部轉到了線上;其次,大家的空餘時間變多,下沉產品常用的網賺模式效果就會突出。但是疫情之後,這些線上娛樂產品能否繼續得到用戶的關注,也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當下階段疫情還在寒冷的冬天繼續,但是新的機會也在向我們招手,希望“宅經濟”從業者可以抓住機會,迎來自己的“春天”。你是否看好“宅經濟”的未來?歡迎留言~ #創業 #創投#創投圈

前腳裁員、後腳脫銷的 3M 在華能否迎來發展拐點?

3M 之所以能夠憑藉口罩這一“副業”順利進軍中國市場,並在這一巨大的市場中斬獲 9 成的市場份額,簡單來說有以下 3 個原因。

(1)善於把握髮展機遇

美國在 1970 年出臺了相關的職業安全管理政策,而同期,3M 也發明了首款經美國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認證的顆粒物防護口罩——即用無紡布為主要材料製作的口罩。

(2)鼓勵創新注重研發

3M 的成功來源於其大名鼎鼎的創新機制,也就是“15%機制”。3M 允許並鼓勵研發人員每週拿出 15%的工作時間,用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3M 研發部門平均每 2 天就能開發出 3 個新產品,而該公司同時還保持著 5%以上的研發支出,相當於每年投入 110 億元以上的費用進行新產品和技術的研發。

“15%機制”最為出名的案例是便利貼的誕生。

(3)積極融入中國市場

3M 在 1984 年將個人防護產品引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就成立了其中國有限公司,併成為除深圳經濟特區外的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截止目前,3M 在中國市場已建立了 11 個生產基地,中國本土化的步子可謂走得相當紮實。

2.進退惟谷:三大難題逼迫 3M 開啟全球裁員

3M 宣佈了其全球裁員計劃——將縮減約 1500 個工作崗位,涉及所有業務、職能和地區,並稱這是該公司新一輪轉型計劃的一部分,預測將在 2020 年節省 4000 萬到 5000 萬的稅前費用。

(1)面臨艱難轉型期

3M 公佈的相關文件顯示,該公司已經採取了多項行動來簡化和改善內部運營,包括實施新的 ERP(企業資源計劃),以及將五個業務組變為四個業務組,將製造、供應鏈和客戶運營整合為一個新的企業運營組織,將充分利用各個市場優勢,保持其本地能力。

(2)關鍵業務遭拖累

3M 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其安全及工業品和交通及電子部門,近年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

(3)國產口罩品牌強勢叫板

2012 年 9 月,上海興諾康綸纖維公司(以下簡稱康綸纖維)就率先宣佈研製出國內首款有效防護 PM2.5 的綠盾口罩;後經美國尼爾森實驗室認證,其濾片過濾 PM2.5 效率大於 99%;綠盾口罩也吃到了國內口罩增量市場的紅利——上市三個月就創造了 200 萬隻的銷售紀錄。

目前,綠盾已經超越美國另一大口罩品牌霍尼韋爾(Honeywell),成為我國口罩行業中的第二大品牌。

3.借風使船:3M 在華能否迎來發展拐點?

3M 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其安全及工業品和交通及電子部門,通俗理解就是汽車相關產業——主要是車膜、蠟油等輔助產品。

據分析機構 EV-Volumes 最新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約為 113.4 萬輛,其中中國銷量 64.5 萬輛,佔全球市場的 57%,位列全球第一。

放眼中國整體車市,全球知名研究機構麥肯錫在報告中指出,2020 年中國新車銷量預計將超過歐洲市場和北美市場,達到約 2200 萬輛。

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飛速增長,目前已經進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的新階段,消費和進口均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預計到 2020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 7700 億元,而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更將突破 10 萬億元。

商業科技創投圈

衛星授時研究所

功夫英語精進圈

熱搜頭條娛樂圈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