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书法家如此写颜体,很有趣味

现在颜楷极少有人去写,立根于颜楷笔墨和碑书思想的何绍基楷书更是冷清,而黄文泉却偏偏选择了颜何立骨、褚书活笔,晋书溢韵的路子。凭借于此,他曾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三等奖、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优秀奖、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等。

黄文泉楷书更多地将颜的骨气、何的变化吸收进来,而颜何的“自闭”结体用褚遂良的“开放”型结体冲破了,气格上接于晋韵,楷法遥接晋韵其实极难做到,其书举手投足有一种从容不迫之感;其书从笔墨形态上在保持外拓团抱用笔的同时将结体铺开,这种感觉借用一个用笔概念就是“方圆兼备”——用笔圆、线条圆,结构融方。

有时字距行距拉开后,真为一些“无所依”的圆晃的单字担心,再一看,人家处理得恰到好处,有点佩服他了。我觉得在颜体楷书的出新上,黄文泉是有新意的,他既没有把颜体写僵,也没有把颜体写俗肥,而是在质朴中存精雅与率气甚至还有点可贵的稚气。

细细观看黄文泉楷书用笔,似乎不那么守法度,点线的规范性也没有唐法那么严谨,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黄文泉极为精雅规范的楷书,但是似乎这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作楷更多地是用意而不是单纯用法,属于“法中求意,意中求法”,而意法咸备,他的一些线条更具有高难度。

他写字既快速又从容,用笔上有些小的勾挑、牵丝颇耐人寻味,细节的装饰也是避免习颜僵化的方法之一。其点线以曲为主而不避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线条出现,如果看过何绍基的书法可能还有个接受过程,有些点线、单字,单独抽出来看不美,但是整体来看却是完美精妙的。

故此,观看黄文泉的楷书常常有否定然后肯定,然后又怀疑,最后又肯定……在这种反复纠结状态中循环。因为他所用的一些线、结构实在不符合唐楷的“严谨”,但整体观之又十分之好,这就涉及到书法艺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趣味”。

黄文泉的楷书是“趣味性书写”,他没有把楷书当成楷书,也就是说他没有把“法”理解得那么死。当书家在追求某种书写趣味的时候,会自然形成一套新的法度,这套法度是最贴近个体书家的审美趣味的,这就是最好的“法”。


黄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