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通灵——清代砚滴拾萃


青玉松竹梅纹砚滴,明朝所制,通高7.7厘米,底径4.2厘米,内口径1.8厘米,清宫旧藏。 此物为造办处所制。玉经火烧呈白色,器外壁有部分黑灰色。圆筒形器壁上浅浮雕松竹梅纹,为岁寒三友。其根茎的雕刻纹饰一直延伸到底部,下雕三螭虎首性足。滴盖纽上高浮雕、镂雕一盘旋螭龙,盖内有一圆孔通透,可做滴管。 此器造型别致,虽经火烧但依然可见纹饰的精细,十分难得。


青玉辟邪式砚滴,明代所制,高5.9厘米,口径1.7厘米,清宫旧藏。 青玉质地莹润。通体圆雕一辟邪,粗颈,长眉大嘴,头上有双角,四足有力,呈匍匐前行状。背上有柱形管,内有一小细孔通透可滴水。滴管上部圆雕兽纽,便于提携。 此器造型古朴,采用圆雕、浮雕技法,雕琢工艺精湛。
碧玉犀牛式砚滴,清乾隆时期所制,长13.5厘米,宽4.8厘米,高11厘米,清宫旧藏。 碧玉质,玉中带有糖色。圆雕一似犀非犀之动物,驴耳、牛鼻、短尾、四蹄,眼眉、鼻梁深处和尾部均有各种回纹及变形云纹。内膛较小,滴注上刻饰两圈绳纹。 器底部篆书刻“乾隆年制”,为乾隆时期仿古作品。

青玉卧鹿式砚滴,清乾隆时期所制,高7.2厘米,长13厘米,清宫旧藏。 青玉质,玉中带有浸色。圆雕鹿形,呈四蹄伏卧、仰首目视状。鹿腹中空,背上有圆孔,为注水口,并镂雕灵芝纹柱盖,用于滴水,构思巧妙。 砚滴始于汉代,多取瑞兽造型。此器采用圆雕技法,琢磨精细,为乾隆时期仿古佳品。
青玉卧鹤式砚滴,清中期所制,长9.2厘米,高7.2厘米,口径1.3厘米,清宫旧藏。 砚滴为青玉雕琢而成。造型呈卧鹤形,鹤背上有圆孔,嵌红珊瑚桃形注盖,为注水口。鹤长颈,头顶上嵌红珊瑚,呈回首衔桃枝状,神态自然,构思巧妙。 此器采用圆雕、浮雕技法,表现鹤身羽毛,雕琢精细。鹤又有“长寿”之寓意,用于文房用具陈设更具情趣。
碧玉卧凤式砚滴,清中期所制,长12厘米,宽6.8厘米,高6.7厘米;盖口径3.3*2.4厘米,清宫旧藏。 碧玉质,器中有绺斑。圆雕子母卧凤。大凤为夔凤,扭头。头上有一灵芝状角,卷云耳。三爪趾,腿俯卧于胸腹下。凤口中有一小洞与内膛相连。盖纽为一小凤,勾喙,凤冠稍上翘。盖下有双腿卧于腹下。 此类砚滴,内膛一般均不大,既可为文房实用,又可做陈设摆件。

青玉卧凤式砚滴,清中期所制,高4厘米,长10.5厘米,清宫旧藏。 青白玉质。圆雕一凤团身栖息于竹叶之上。凤曲颈回首,冠上雕花,细长丹凤眼,勾喙。四爪。腹部掏空盛水,背上柱盖为一团形小卧凤,与扭身回首之大大凤遥相呼应。 砚滴为注水入砚的文房用具,也称为水滴。此器构思巧妙,意趣盎然,较为难得。
玛瑙石榴式砚滴,清中期所制,高8.5厘米,宽7.5厘米,清宫旧藏。 玛瑙质地润泽。以白玛瑙随形做成石榴形砚滴。器外以红色玛瑙俏色为石榴枝叶缠绕,上雕石榴花与石榴。砚滴外口沿处还利用红玛瑙俏雕一蝙蝠。形象生动有趣。
宜兴窑桃式水注,明代所制,高11.9厘米,腹径12厘米,清宫旧藏。 水注为横卧桃形,一侧饰以雕琢枝干为柄,另一侧的桃尖处开注口。通体施仿均釉,灰蓝色釉地中密布白色、橘黄色的斑点。釉层较厚,开片细密。胎薄体轻。无款。
宜兴窑位于江苏宜兴,明代开始盛行生产紫砂器,有“陶都”之称。宜均是宜兴生产的一种带釉的陶器。胎有紫色和白色两种,釉色以天青、天蓝、云豆、月白色居多,间有葡萄紫色,以灰蓝釉最为名贵。此水注的色调淡雅,《陶雅》中称它为“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其造型设计巧妙,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别具匠心。
白釉暗螭虎穿花纹水注,清雍正时期所制,高9厘米口径9.9*5.5厘米,足径6.5*5.1厘米,清宫旧藏。 水注呈椭圆形,流口一端翘起,圈足。一侧有流,流上一螭虎与水注相连;另一侧置螭虎状柄。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细腻。水注外壁绘暗螭虎穿花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雍正时白釉瓷器色调纯正,或微有闪青,釉面光润匀净,有“甜白”的效果。此水注造型新颖,装饰巧妙,甚是难得。

粉青釉莲蓬式水注,清乾隆时期所制,高6厘米,口径7厘米,清宫旧藏。 水注花口,平底,器身呈莲蓬状。器底延伸出一柄茎,弯曲成注流。器型设计新颖奇特,而使用又极为方便,可谓匠心独具。通体施粉青釉,素雅宜人。置于案头,给人以夏日清凉之感。 粉青釉的烧制始自南宋龙泉窑,是一种“石灰碱釉”。釉中含有大量小气泡与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在光线照射下发生散射,形成失透感,给人以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紫砂桃式水注,清雍正时期所制,长7.2厘米,高3.5厘米,口径0.5厘米,清宫旧藏。 水注为卧桃式,通体细白砂泥制成,表面堆塑并点染粉红色桃花,桃果红润。底部有小入水孔,一束桃枝从器底斜出向上延伸巧做为流,构思巧妙。 水注为滴水研墨用具。造型多微缩壶形,有出水的流孔。明清时期崇尚桃果形,以白砂制成的甚为少见。
紫砂壶式水注,清乾隆时期所制,高5.4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2厘米,清宫旧藏。 水注为壶形,以石榴为身,蘑菇为盖,藕节为流,灵芝为柄。肩部堆塑瓜子,底部以柿子,桃子、核桃为三足。腹部题刻诗句“仙家花果四时同”。 此器微缩多种花果食物于一身,肖生逼真,黄色泥沙掺杂点点红砂,有似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