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 5600XT刷增强版BIOS后,对比RX 5700分析一波

前言和开箱

RX 5600XT的诞生是为了弥补RX 5500XT和RX 5700之间的空白产品线,NVIDIA即便不能再施展刀工(Turing架构的显卡已经足够多了),就把原本不对位的RTX 2060采取降价的措施来应对,AMD也采取发布新BIOS的措施回应,这样有来有回的竞争关系,最终对于消费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原因只能继续宅家,正好消磨时间就开箱这一款XFX RX 5600XT海外三风扇版显卡。

说到RX 5600XT的规格,就很容易联想到精细的刀工,和RX 5700相同的36组CU计算单元,直砍显存部分使其对位1080P分辨率(这个是硬差距没法改变),同时下调核心和显存频率再拉开一点差距,同时也给玩家留有一些超频的余地,不过使用新BIOS可能离超频上限也很近了,想要突破可以自行留意一下MorePowerTool这个解锁工具是否更新支持。

这个阶段选购显卡,相当部分玩家可能会综合外观方面来考虑,总得来说,目前讯景XFX当家的战狼版、黑狼版和海外版比较适合无光主义者和硬朗风格主题,其他方面都是中规中矩,性能有惊喜的时候(主要是核心体质),价格比较得人心,通常遇上电商优惠,它可能是最便宜一线二线品牌,这次RX 5600 XT依旧有战狼版和海外版推出,但不同核心的显卡命名规律也是不同的,略显复杂。

基本的配件一览,除了常见的8-pin to 6-pin电源线,还有照顾到更入门用户的8-pin to 大4pin电源线,让人意外的是,XFX似乎是从RX 5600 XT这一款型号开始,就增加了一枚狼头型的金属磁吸贴,也算是增添一些品牌印象的做法吧。

手上这款是RX 5600XT海外三风扇版,相对于双风扇版本的战狼版明显定位更高一些的。先品味一下外观和材质,据闻海外版的外观设计就是倾向海外玩家的,因此它依然延续RX 5700XT粗犷、简单和粗暴的形象,硬核称之为肌肉车,但这一款RX 5600XT明显更纤瘦一点,毕竟AMD官方给出的TBP数据仅仅是150W,还给它套大规模散热器就肯定大大浪费了。

这次海外三风扇版变成复古铜配色,感觉会比RX 5700XT的银色更讨好眼球,散热风扇规模不变,都是两枚9cm+一枚10cm的组合,所以长度方面并没有什么变化都是32cm左右,这款显卡其实供电用料方面刚刚好,核心供电都达到主流级的6相(不包括SOC),AMD驱动把超频上限也限死,所以这方面基本不用考量太多。

三枚风扇都是可以在不拆散热器情况下轻松移除的,大部分非公版都是这种设计吧,如果不是清尘的时候你就会知道麻烦之处。

两边侧面也是部分裸露有利于空气流畅,就是相比RX 5700XT的散热规模要薄不少(主要就是鳍片群面积的厚度),热管依然是4条6mm厚度的,没有进行回流焊和镀镍处理,不过对PCB有加固边框处理。另外对于RX 5600XT这种级别的核心,即便缩到20CM的长度用料也是能跟得上的,只是取决于AIB厂商有没有计划去做短卡而已。

背面部分,全金属材质背板,布满规则性镂空散热孔,因为PCB长度和散热器不一致,这款显卡在尾端位置还补上一块区域以便均匀对称,部分非公则是直接空出来的。

8pin+6pin的供电,说实话即便高频状态下,单8pin供电对于RX 5600XT来说都是足够的,这款海外三风扇版算是豪配了,隔壁的小开关就是双BIOS功能,默认情况下都是相同的,你也可以刷一个新BIOS同时留一个旧BIOS这样使用。

值得说一下的地方,背板上面这个镂空框架,比RX 5700XT那款直接封闭式的好很多,完全去除感觉又有违和感,不得不赞叹设计师这个职业。

这款的前部栅格设计就简单很多了,起码不像肌肉车的头部了,据官方说法这样是为了分割热空气。

视频输出接口,依然是3个DP和1个HDMI接口的组合,在没有新标准视频接口和设备的诞生,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组合都是主流了。

本次的测试平台,用了大半年i9-9900KF+ROG M10H的组合,机箱是追风者P400 Air加装三把风扇,出于散热能力的考究,将是封箱状态下进行。

下面的测试为了更好体现RX 5600XT的定位,硬核还找来了RX 5700纯正血统公版进行部分数据对比。

性能测试

老规矩,鲁大师配置一览

CPU是Intel i9-9900KF默频使用,主板是华硕ROG MAXIMUS X HERO,加两条金士顿掠食者 DDR4-3600 8GBx2内存,固态硬盘是三星PM981和海康威视C2000 PRO,系统是Windows 10 1909最新版本,AMD显卡驱动版本是最新的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1。

左边是旧BIOS,右边是新BIOS(以下测试结果都是这个版本为基础),XFX是把基础频率和BOOST频率都提高了一些,最终达到了1750Mhz,这个时候比RX 5700都还要高出一点点,只可惜这款海外三风扇版本没有把显存频率提高依旧是12Gpbs,后期官方应该要更新硬核觉得才是最终版本,倘若没有也能超频之后使用AMDVbFlash刷进去。

鲁大师娱乐跑分走一走,除了显卡是击败97%以外,其他方面都达到了99%,这就证明是一套测试无瓶颈的配置吗?

XFX RX 5600XT海外三风扇版Fire Strike显卡分数20771

AMD RX 5700纯正血统公版Fire Strike显卡分数24097

XFX RX 5600XT海外三风扇版Fire Strike Extreme显卡分数10105

AMD RX 5700纯正血统公版Fire Strike Extreme显卡分数11720

XFX RX 5600XT海外三风扇版Time Spy显卡分数7133

AMD RX 5700纯正血统公版Time Spy显卡分数8208

正式性能测试这才开始,3DMark理论跑分选取了1080P、2K(DX11)和2K(DX12)三个项目对比,RX 5700纯正血统公版领先幅度大概在15%到16%左右,都是比较平均的水平,项目之间没有太大的偏差,如果能提高一下显存频率,相信海外三风扇版至少在理论跑分中能缩小不少差距,游戏就不一定了,毕竟涉及的因素更多了,敏感度也不一样。



游戏而言,选择了四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涉及DX11、DX12和Vulkan三种API,《绝地求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两者差距基本可以几乎忽略不计,仅控制在3%以内,个人觉得游戏程序就是把它们都认定为一款核心了。

其他三款游戏,RX 5700的提升幅度浮动在10%到20%左右(如果显存频率提高一点,有望可以缩小到10%以内),总得来说2K分辨率提升幅度大一点,毕竟RX 5600XT显存位宽、显存频率都是经过刀工雕琢的,回归到帧数的本质,确实RX 5600XT很适合高画质的1080P游戏。

超频和散热

海外三风扇版本比战狼版更好的部分少不了散热性能,经过20次循环的Fire Strike压力测试,最终以99.8%稳定度通过,Boost频率最高达到1736Mhz(与标称1750Mhz很接近了),室温大致是20℃左右的封闭机箱环境,核心最高温度停留在66℃,显存最高温度76℃,当然最值得一提是其关联的风扇转速最高仅仅达到1221RPM,实际运行噪声几乎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可以说是又低温又静音兼备了,功耗方面就不多提了,150W到160W TBP真的只是相当于GTX 1660 SUPER的水平。

RX 5600XT把核心频率BOOST上限定在1820MHz,这款海外三风扇版也能稳定达到极限,只不过新BIOS版本已经算是官方超频,所以频率提升幅度看上去比较小。另外显存频率可以拉到1860Mhz极限,等效频率接近15Gbps,根据相关媒体拆解这款显卡的显存颗粒是镁光,比上次华擎Phantom Gaming的三星颗粒还要高一点点,如果能长期稳定使用,作为玩家当然还想免费提升一点性能,希望XFX后期能再发布一个新BIOS吧。

用3DMark Fire Strike跑分验证一下双超以后的结果,显卡分数提高到22694,相比官方新BIOS提升也有9.2%,具体到频率方面,核心Boost最高可以达到1771MHz,其实相比新BIOS只高40Mhz左右,跑分提升不少显存频率必须也有一定的功劳。而相比RX 5700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也缩小到6%左右了,实际刷BIOS的话,如果只提升显存频率估计也可以限制在10%左右,这也算AMD精细刀工的体现吧。

总结

测试就到这了,结果也很明显,RX 5600XT就是一款挺适合1080P高画质游戏体验的显卡,至少未来两三年以内都能胜任。它和RX 5700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毕竟也是精细刀工下的产物,现在只要依照传统思路,等待一下AMD的好价就能按需入手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可以体现,AMD现在策略也许略有变化,就是各方面要和NVIDIA对标了,接下来能期待一下新的旗舰了。

回归到海外三风扇版本这款显卡,卖点在于低调无光污染的复古外观,以及比较出色的散热和静音效果。再次啰嗦建议官方可以提升一下显存频率,如后续没有也可以使用AMDVbFlash自己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