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奇特的翡翠收藏家——和珅:846个翡翠翎管


作为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的收藏也让后世咂舌。

《清史演义》第四十三回中,在谈到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被查抄的赃物时,特别提到查抄到了11个满绿(祖母绿)翡翠翎管和835个各色翡翠翎管,总计846个翡翠翎管。

常见清剧中的官员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宝石镶顶,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颤动。

如今,要说金银珠宝,一般人大概还知道个价,唯有这翎管,大多数人已不知其为何物了,更不知道和珅收藏这么多翎管干什么。

前几年,北京翰海曾拍出一件清代满绿翡翠翎管,拍价高达93.5万元人民币!

国际闻名的ROCS拍卖行近年拍出一个清代满红翡翠翎管,价值7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0万元)!


以当今一个满绿清代翡翠翎管价值100万元人民币计,仅和珅的11个满绿翡翠翎管就已价值千万元人民币了。

可想而知,846个翡翠翎管该值多少钱啊?!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是随着冠制的改革而诞生的。


清代伊始,便彻底改变了从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礼帽代替。

礼帽分两种:一种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以黑色居多。

暖帽最高处都镶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由红、蓝、白、金依次纡尊降贵。

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绫罗制成,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

清代官员以及宗室成员,如有功勋,皇帝都赐以花翎以示荣誉。


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

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

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僭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

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

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古代文贵武贱,品级高的文官才可佩戴翡翠翎管,而同等级的武官只能佩戴白玉翎管。

顶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标志了。

翎管整体呈圆柱形,中间空膛,顶端为半圆形钮,中一穿,碾工精致,抛光精良。

它采用上等天然老坑种翡翠精雕而成,材质幼滑,莹透纯洁,惹人喜爱。


翎管表面主体纹饰为浅浮雕盘柱龙,龙头微微上扬,双目圆瞪,须眉清晰,龙身宛转,线条细腻流畅,雕工精湛入微,形神兼备。

首都博物院则藏有镶金翠翎管、白玉翎管、青玉翎管,对比之下更显气派。

和珅是乾隆年间最大的贪官,他的宅子就是今天的恭王府。

恭王府还在,但和珅这846个翡翠翎管的最终去向,却在史书上没有任何交待。


俗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的赃物后来都成了嘉庆皇帝的宝贝,想必这846个和珅私藏的翡翠翎管也被嘉庆皇帝收归己有了,也许有些被嘉庆皇帝和以后的皇帝们赏授给了以后的当朝一品大员了。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7人。

被赐双眼花翎的约20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嘉庆当朝是1796年至1820年,以后又经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等历朝100余年,一品文官应当有百余人,想必这846个翡翠翎管是赏授不完的。

那么,余下的几百个和珅私藏的翡翠翎管到哪去了呢?

翎管是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清朝灭亡后,余下的翡翠翎管有没有因战乱而流失到宫外的?

有多少还保存在今天的故宫里?

这,恐怕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