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險企賺錢能力哪家強?泰康人壽、國壽財險各登榜首

近日,非上市保險公司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相繼披露,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淨利潤等指標透露了保險公司的賺錢能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泰康人壽、國壽財險位居非上市人身、財產保險公司淨利潤榜首;中法人壽、渤海財險在非上市人身、財產保險公司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墊底。

泰康人壽淨利潤210億居榜首

2月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整體來看,我國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7.5%,流動性穩定,風險抵禦能力較強。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60餘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發佈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數據顯示,中法人壽、珠江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弘康人壽、上海人壽、中融人壽、恆大人壽、建信人壽、君康人壽、前海人壽10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暫時落後。

其中,中法人壽以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6131%墊底。中法人壽一直面臨著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

近幾年,中法人壽長期依靠大股東借款度日。2019年12月,中法人壽發佈公告稱,與持有中法人壽50%股權的股東鴻商集團簽署借款協議關聯交易,借款500萬元。根據公開統計,這是自2017年以來中法人壽第18次向股東借款。

在淨利潤中,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富德生命人壽、中郵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民生人壽、招商信諾人壽、中意人壽、工銀安盛人壽10家淨利潤暫時領先。

其中,泰康人壽再次以淨利潤210.08億元位居榜首。透視其商業模式,2007年,泰康突破傳統壽險業務,嘗試進入養老服務領域,2009年取得行業首個由原保監會批准的投資養老社區試點資格。2012年,泰康推出行業首個對接養老社區的保險產品“幸福有約”。截至2019年底,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已落地全國18個城市。因為醫療和養老密不可分,泰康又進入醫療領域,在每家養老社區均配建康復醫院的同時,通過自建、投資和合作等方式,打造多層次醫療服務網絡。在這些探索與實踐中,泰康從傳統的虛擬保險業務,延伸到實體的醫養健康服務領域,形成保險支付端、醫養服務端兩大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關注的幸福人壽開始扭虧為盈。2019年12月16日,中國信達於上海聯交所完成幸福人壽50.995%股權轉讓掛牌程序,與聯合受讓方誠泰保險及東莞交投集團簽署產權交易合同,擬向該兩方轉讓股權,總對價為75億元。其中,誠泰保險以44.12億元對價受讓30.39億股股份,佔幸福人壽總股本30%;東莞交投集團以30.88億元對價受讓21.27股股份,佔幸福人壽總股本20.995%。兩家受讓方,已支付15億元保證金。

參考上市保險公司淨利潤預增的原因,主要受投資收益、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解釋稱,一是2019年權益市場整體回暖,保險公司投資業績同比改善;二是稅收新政下2018年稅收匯算清繳部分於2019年報表體現,且稅收新政有助於全年實際稅率同比下降。

國壽財險淨利潤超三年總和

在財險公司中,渤海財險、浙商財險、富邦財險、利寶財險、前海聯合財險、珠峰財險、蘇黎世財險、華海財險、都邦財險、安華農險10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暫時落後。

其中,渤海財險以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13%暫時墊底。2019年12月,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佈了渤海財險的增資項目,擬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意向投資方認購股份每股價格不得低於(含)1.0331元,增發股份不超過96800萬股,對應持股比例不超過29.74%。對於此次募資的用途,渤海財險表示,主要用於該公司償付能力的補充以及對投資、非車險領域發展的支持。

事實上,財險公司在車險和非車險領域的發展模式選擇,是頗受關注的話題。2020年1月,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談及車險時表示,2019年車險保費收入8189億元,財險公司63%的保費來源於車險。

黃洪表示,這些年來,銀保監會在加強市場監管方面對車險監管加大了力度,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高定價、高手續費、粗放經營、無序競爭、數據失真的問題仍然存在,加快車險改革已經是擺在銀保監會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所以2020年監管工作會將車險特別提出來。

黃洪表示,這些年來車險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只是一些小改革。真正觸及根本利益的改革,觸及利益藩籬的改革,深水區的改革還沒有開始。養老險、健康險,在2013年進行了徹底改革,即人身保險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這次車險改革也是要往市場化方向改革。

2019年,非車險業務比重不斷提高。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監測分析,2019年上半年,互聯網非車險保費規模首次超過互聯網車險,互聯網財險市場進入了新的發展週期。

瑞士再保險研究院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非壽險板塊將面臨根本性的結構性轉變,目前的主導業務——汽車保險的保費可能會下降。這一潛在的下降趨勢將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不斷髮展的結果,這些技術預期將導致理賠減少,從而降低車險費率和保費規模。

在淨利潤中,國壽財險位居榜首。國壽財險2020年工作會議信息顯示,2019年,國壽財險實現保費收入770.24億元,同比增長11.46%,重返超市場增長快車道;實現淨利潤21.23億元,超過近三年淨利潤總和。成功入圍民航機隊共保體;保費貢獻超千萬的重客項目達31個,合計保費貢獻8.94億元。

此外,陽光新保由盈轉虧。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些債務風險出現,信用和保證風險等險種蘊含的風險較大,對市場主體的風控要求高。對於絕大多數不具備風控能力的公司,建議審慎介入相關業務。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